首页 期刊 (page 47)

期刊

教会、信徒与消费主义时代

文/老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餐馆和各种娱乐场所,当结帐的时候,服务员会说:“先生,您今天消费了多少多少钱……”(以前说:“您一共花了多少钱”)我觉得“消费”是特别奇妙的一个词,好像一下子把简单的吃饭变得神圣了,立刻让人觉得我不再仅仅是个人吃饭而已,而是参与到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洪流之中,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力量,成为GDP的一份子。   我们今天实在处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教会应该如何看待消费主义及其带来的信徒心态的问题。   一、消费主义是教会要真正面对的“根本文化现象”之一   今天的教会疲于应付社会上各样的文化现象。一部电影流行了,信徒都在津津乐道,比如《阿凡达》、《2012》、《盗梦空间》,教会就要给出“官方意见”,本着圣 …

阅读更多 »

发展救赎性的释经讲道

文/道德   引言   在中国教会的讲台上,充斥着各样不同的讲道法。由于神学思想、教育程度、宗派文化传统的不尽相同,中国教会普遍存在以下不同的讲道方式:知识普遍偏低的农村教会比较多采用分享个人见证及神秘经历为主的讲道,没有主题和大纲,只是读一段经文,之后就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见证与经历;在一些受神秘主义影响的教会里,信徒会比较喜欢灵意或寓意式的讲道,他们相信在圣经经文表面之下有真正的意义,是否能够找出经文之下的最高属灵意义成为衡量讲员讲道的标准;相对而言,那些发展比较有规模的教会(如温州教会)采用的则是主题式和经文式讲道,有题目,有大纲,而且主题明确,容易了解和记忆,但却是自由裁剪经文;另外,受到海外灵恩派的影响,新近一些比较开放的教会更是将讲道娱乐化,强调讲道过程中的回 …

阅读更多 »

基督教牛肉面

文/康来昌   有没有“基督教牛肉面”?   没有,只有好吃或不好吃的牛肉面。基督徒做的牛肉面,不一定比非基督徒做的好吃,如果手艺不佳,材料不好,缺工具,厨师再敬虔爱主,也做不出好牛肉面。如果手艺好,材料好,即使厨师打老婆、酗酒、赌博,他仍能做出好吃的牛肉面。牛肉面好不好吃,与厨师信不信耶稣,有没有重生得救,死后上不上天堂无关,而与他的手艺、材料、工具好不好有关。这是常识和经验,你去某餐馆,不是因为那儿的师傅勤读经,爱祷告,是坚定的加尔文主义者,你去是因为那儿的菜好吃;你找油漆工,是因为他油漆得好,不是因为他是基督徒。烹调、油漆行业如此,医生、律师、老师行业如此,生活中每件事都如此。   有没有“基督教数学”?没有,只有正确和错误的数学[1]。基督徒算帐和非基督 …

阅读更多 »

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是什么?

文/小约翰   很多弟兄姐妹认为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是小组,有的认为是团契,中国家庭教会普遍比较忽视家庭,其实,家庭才是教会的基本牧养单位。   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如下:   第一,圣经中上帝多次与代表家庭的家长立约,家庭在上帝眼中是一个最基本立约单位。   亚当代表全家乃至全人类与上帝立约(创2:15-17;何6:7;罗5:12),挪亚代表全家乃至全人类领受上帝的彩虹之约(创9:12),创世记9:1特地提到“上帝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亚伯拉罕代表全家乃至全以色列领受恩典之约,并以割礼为记号(创17:9-14)。其后,大卫之约也是如此(撒下7:8-16),上帝特别说:“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撒下7:16)   由此可知,在圣 …

阅读更多 »

辅导单身基督徒

文/杰弗里•福瑞        译/王培洁        校/煦   不久之前,我在单身基督徒中作了一个非正式调查,其中大部分人来自圣路易斯地区。我提出的问题是:“今天的单身基督徒最迫切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与我在一家大型福音派教会中带领单身事工时面对的单身人士的想法惊人地相似。类似的回答反复出现,频率和强度之高,让我确信基督徒辅导员要想好好服事来接受辅导的单身信徒,就必须从神学和解经方面解答下面这三个问题。我自己在成年后作了12年的单身基督徒,最近才刚刚步入婚姻,我知道这些问题咬噬着单身者的心灵,挑战他们对神以及神对他们人生的权能旨意的认识。这篇文章就是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问题一:我该如何应付孤独?   孤独是我们没有根的社会里的常见问题,尤其对单 …

阅读更多 »

改革社会?重生个人?

文/赵中辉   基督所处的世界,较比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更贫困、更野蛮。当时的人民正在渴慕一位神所差来的统治者,在地上建立神的国。但是耶稣没有作社会改革家。   法利赛党人想把他卷入政治的漩涡,问他给罗马政府纳税可以不可以?耶稣回答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基督有权柄去改革当时的社会,但他没有这样作。因为他来世的使命是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他的工作是属乎个人性的,不是属乎社会性的。   他所传的信息是单纯的——弃绝属世的贪念,追求在神里面属天的合一。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这岂不是今日教会所应把握的信息吗?吾人相信,建立神国的有效方法,就是传与神和好的福音来重生个人。   今日教会的急需,就是对 …

阅读更多 »

恩典更新——论城市植堂事工的方向

文/高真   一、前言   笔者是北京福音教会的牧者。今年,笔者有机会前往美国,学习提摩太· 凯乐(Timothy Keller)牧师所牧养的纽约救赎主长老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的植堂事工理念。本文所分享的内容,是此次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二、北京城市教会复兴史   北京城市教会的成长可以划分为三个10年:80年代、90年代以及新世纪至今(2000 -2010)。当然,北京教会是中国教会的一部分,各个城市、乡村的教会一起构成了中国教会整体性的大图画。要聚焦北京教会的成长和发展,首先需要看全国。   当代中国教会的发展大体始于80年代初期。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开发、招商引资、邓小平南巡等等各类政治、 …

阅读更多 »

恩典更新[注1]

文/提摩太•凯乐       译/杨基  校 /煦   一、简介   17世纪早期,很多基督徒从欧洲移民到北美,满怀对新世界的憧憬,盼望信仰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逼迫。他们建立了数以百计由敬虔信徒组成的新教会。可是才过了两代人,在他们的后代身上,已经看不到属灵的生命力。虽然很多人认同正统的教义,生活方式符合伦理道德,受洗礼,领圣餐,但他们在生活中显示不出被圣灵重生以后的品格特征。他们虽然是受洗的教会会友,但他们却需要归信基督。   作为回应,很多新英格兰的牧师呼召教会会友进行自我省察和自我更新。随后,在复兴和“灵魂丰收”(soul harvests)的时代中,很多城镇居民见证了他们的属灵觉醒:好像从熟睡中被唤醒来拥抱基督。在18世纪,大西洋两岸的许多巡回布道家展开这 …

阅读更多 »

中国城市教会中性别失衡的问题

文/陆昆   一、难题   今天中国教会中的男女比例常常是2女1男,甚至是3-5女1男,这悬殊的比例和整个社会基本平衡的性别构成形成强烈反差。   虽然在国外教会中,包括在与大陆在文化上十分相近的海外华人教会和韩国教会中也有同样的问题,但不像大陆这样严重。海外教会有这样的情形,在于发达社会中,多为男子工作养家,女子在家中照顾孩子并操持家务。相对而言,男子在职场和社会中更加活跃而且繁忙,女子则有较多的闲暇,教会中的生活和事奉,为她们补偿所缺乏的社会生活及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机会。与此对应的是,大陆社会中虽然也不乏性别歧视,但社会结构和收入模式都使夫妇二人同时参加工作成为基本的情形。女子在没有减轻家务负担的同时,在社会上和职场中的压力和活跃程度,与男子相差无几。中国教 …

阅读更多 »

预备婚姻预备心

文/欧尼•贝克        译/王培洁        校/煦   史黛西倍感挣扎,她还能找到共同牵手,承诺一生的人吗?她每天向主倾心祷告,但是一切还是老样子。主会预备满足她需要的人吗?   然后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她下课后,看到一个俊朗的小伙子坐在花园墙上,手中在读的书很像是圣经。这是来自于神的印证吗?祷告的回应已经出现在她眼前了,只能是出于神的!她走过去,做了自我介绍,简单聊了几句,邀请他去教会,结果发现对方是基督徒。但是史黛西不久就发现,因为彼此教会背景不同,双方存在着很大的教义差别。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这段关系没戏了。   史黛西想,神在拿我开玩笑吗?神真的在乎我吗?他在惩罚我吗?我还能找到“白马王子”,与他牵手一生吗?我到底有什么问题?绝望、焦虑甚至愤怒 …

阅读更多 »

让我们都到公园去吧

文/老漫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很好的传福音的方式,也是能够带动教会整体传福音热情的途径,就是组织大家去公园传福音。   周六教会的几个弟兄姊妹约好了去植物园传福音。植物园里人山人海,草坪上到处都是人,还有的人家带着帐篷来的。我们找了一处草地坐下来开始唱歌,一开始我们的状态都不太好,歌声也不嘹亮,没有人注意。后来歌声大一些了,没想到首先吸引过来的是已经信主的两家人。他们和我们一起唱起来。看到有人加入,我们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唱的气势也不一样了。就这样游人开始被吸引过来,问我们,“你们唱的是什么?真好听!”我们就跟他们讲我们是基督徒,唱的是赞美上帝的诗歌,就这样开始讲福音,也发出了不少小册子。我还和一个年轻人聊得很好,他虽然从未去过教会,但他承认人都是罪人,人没有行出恶来是 …

阅读更多 »

十九世纪末三藩市华侨事工对今日民工事工的启示

撰译/亦文   引言   民工事工对国内教会而言,似乎是一个新工程;但是在海外教会发展史中却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先例。本文希望借着对美国三藩市(即旧金山)浸信会华侨事工的史实梳理,对从事当代民工事工的教牧同工有所启发与助益。   美国早期华侨与当代中国民工有很多相似之处。华侨之移居海外,是由很多“推动”和“拉动”的因素造成。鸦片战争清政府之战败、农民起义、族群世仇、口齿繁增、干旱、饥荒、经济拮据都把中国人“推往”美国打工;而西方的富有、受雇机会和金子也把很多人从家乡“拉往”“金山”。因为文献阙如,无法确定首名华侨何时抵达加利福尼亚。最早的文字记载显示,早在1847年,便有一名广东商人来到了三藩市,也正是他,把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回家乡。1850年时,加利福尼亚只有500 …

阅读更多 »

灵修阅读指南

文/侯士庭   人类生活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从文化而来的压力使人们相信社会活动及义务更为重要,因此这些责任让人们觉得比生存本质“有价值”。只是,人的灵魂却愈来愈空虚,内在的任性发出了呼求,渴望得到更大的满足,然而人类最大的满足,只有在“认识神”当中才能得到。   这个指南并不囊括万象,也不是你获得灵丹妙药的一个原则清单,但是它能向你建议有益于灵修的经典作品和相关讯息。有一种灵修阅读的艺术,注重的不是释经或文学方式,而是心灵在神面前被提升、造就,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此方式来阅读这本灵修文学作品,从中得启发,让“内在的我与神同步”。灵修文学能引导我们朝向天堂,并且在基督里塑造我们的人格。   虽然市场上涌现大量的新书和灵性文学的再版作品,却没有多少指导能供读者明白如 …

阅读更多 »

晚祷

文/小约翰   你到我房间来,带着初夏清新的气息,使黄昏那么凝重,空气那么圣洁。   你望着我,静静望着我,不说话。微笑眼眸映出雨后原野那姹紫嫣红的欢乐。 就这么坐着,望着。 沉醉无言。 很近很近的距离,伸手可及。却又那么庄严高洁,穿越整个青春的沼泽都无法到达。 这是个神圣而忧郁的傍晚,夕阳染红明净玻窗。 我流泪了……   你并没安慰我,只轻轻拥我。 向你,敞开最阴暗肮脏的角落,被你神秘天光抚摸。   暮色四合。 那时故乡炊烟升起,牛羊下来,鸡鸭入埘的时刻。 游荡的心也开始回家。 仿佛回到童真岁月,却又全不一样了。   温柔低语。 而后靠着你,不再说什么,什么也不再说。 安静是你我共用的语言,沉默是你我共奏的琴歌。   心灵荒野上那 …

阅读更多 »

浪子的上帝——寻找你在天国筵席中的位置

文/提摩太•凯乐        译/何新东   编者按 如果说教会是上帝国度在地上的彰显,基督主权运行和治理的所在,那么在教会的创建、发展、成熟、再生和不断更新中,什么是关键的内在核心和综合的动力机制?有人注重领袖的生命和品格,有人注重福音信息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述,还有人注重道理的纯正,各不相同。   本文作者,提摩太•凯乐(Timothy Keller)牧师和他带领的美国纽约救赎主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以及城际植堂中心是从各种发展模式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20年内,他们在世界35个重要城市开拓了超过150间教会;在曼哈顿当地建立和帮助了70多家不同族裔的教会,带来城市文化的转变。凯乐牧师被《今日基督教》评论为有世界性影响的牧师。   …

阅读更多 »

清教徒教育理念与今天的我们

文/小约翰   2010年高考结束,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了74万,比前年减少上百万。有些人报考了,但没去考,或考试成绩过线干脆不去报到,而是选择出国读大学。一些海外大学干脆到中国来现场招生,选择去海外留学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去香港、台湾的也不少。有一次我在去美国的飞机上,旁边坐的便是一位高中刚毕业就去美国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大陆学生,他在中国也参加了高考,过线了,但没上,而是选择去了美国,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在20万以上也在所不惜。今年年初我去香港大学开讲座,发现在那边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港大甚至专门设立了机构,负责向大陆招生的工作。   近来抽空看了一下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发现出得实在不怎么样,尤其安徽省出了一首古诗,听说一些学生楞没看懂啥意思;四川省出的作文题中有这样的 …

阅读更多 »

教会被掳于阿米念

文/吕沛渊   马丁·路德在1520年所写的《教会被掳于巴比伦》,旨在说明:教会在中世纪沦陷,被掳于教皇专权的黑暗权势之下,宗教改革是要归回圣经,如同以色列民自被掳之地巴比伦归回。假如路德在今日看到教会的乱象,则他所写的书必定改名为《教会被掳于阿米念》。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自中世纪直到今日,一直是在半伯拉纠派“神人合作、天助自助”的祸音之下。而宗教改革之后的基督教会则不断遭受阿米念派思想的侵扰;阿米念派人本思想以不同面目在历史中出现,直到今日。   本文的目的,乃是从教会历史学到惨痛的教训,痛定思痛,坚壁清野,亡羊补牢,归回并持守宗教改革信仰。由于我们里面的老我旧人,正是人本思想的根源与大本营,它会伺机而动卷土重来;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醒祷告,穿上新人,治死 …

阅读更多 »

加尔文主义与阿米念主义的共同点

文/林慈信     华人基督教圈子里,有些同工、同道忧虑基督徒对加尔文主义的兴趣日增,可能对教会的合一性有害。笔者写了这份备忘录,强调加尔文主义与阿米念主义之间的共同点。   各位主内同道,我们不论是加尔文主义或是阿米念主义者,只要真正相信圣经的默示与无误,相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神人二性和已完成的救赎大工,我们在信仰上就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我愿意指出一些共同点,以表示我们在主里的合一。   我们必须用爱心说诚实话,指出我们的共同点与分歧之处。大部分的加尔文主义者与大部分的阿米念主义者,在很多教义上是一致的。让我指出以下十三个方面:   1.“叫一切信他的”﹕福音诚恳地呼召与白白的邀请    我们都同意福音是上帝的呼召、邀请和吩咐。上帝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