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释经
十字架让我们看到的三件事 /司提反·严(Stephen Um)
世界上的假神向我们要的是我们的时间、恩赐、财富,甚至是我们的血。它们说:“把你所有的时间给我!把你所有的精力给我!把你生命中最好的都当做祭物献给我!哪怕你与家人反目、损耗生命也在所不惜。说不定,我会因此祝福你,让你成功。”而圣经中的上帝呢?祂不需要我们给祂献任何祭物,反而自己预备,自己流血,为我们牺牲。因为祂知道,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够!祂说:“我为你所预备的,已经足够了!我为你而死,我完成了一切,全都成就了!”
讲章的布局 /威廉·谢德(William G.T. Shedd)
我们根据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划分,将讲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命题、论证和结论。尽管讲道在呈现上会多种多样,但构建方法却不应有所变化。讲道者在开始撰写讲章之前,应始终如一地制定一个布局,有时可能非常完整和完善,有时则较为简略。他必须事先构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方案,并在此方案下工作,就像矿工在可移动支架下工作一样:外部结构或主要支撑不应被随意扰动,但根据工作进展,可以频繁调整内部的和次要的支架。
书评:《传讲十字架》 /马太·克里斯滕森(Matthew Christensen)
四位相交甚笃、常以研讨神学为乐的教会领袖——狄马可、里根·邓肯、小阿尔伯特·莫勒和马哈尼,在2006年的“福音联盟”大会上,与众人分享了他们的一些探讨,然后将其结集成书——《传讲十字架》,以飨读者。在这次大会上,约翰·麦克阿瑟、约翰·派博和史普罗也受邀参加,他们的讲章也同样收录其中。这七位牧者从不同角度阐释福音的本质,以及福音如何塑造牧者的生命。
神学探讨
保罗新观、中保之工与称义 /鲍敖(S.M. Baugh)
保罗新观所重构的古代犹太教就像一个过滤器,保罗必须通过它的筛查,而他所说的任何不符合该审查制度的观点,其不合规的内容都会被剔除掉。保罗新观的代表人物在方法论和释经方面的弱点,对任何学派的成员而言都是问题。然而,捍卫保罗新观的人个个都精力充沛、能言善辩,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辞藻矫饰掩盖了他们释经的瑕疵,吸引了一些大众认同他们的观点。
教会建造
教会需要圣经辅导(下篇)——圣经辅导与教会的建立、牧养 /苏民
本文是系列讲座“教会需要圣经辅导”的最后一讲。在文中,我们不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而是从主耶稣的事工,从神国临在的特征,从认信、建立教会的需要,从牧者装备圣徒、圣徒彼此相爱建立教会的角度,来论证并呼吁:“教会需要圣经辅导!”因为,圣经辅导作为一种“福音式劝慰”,发生在教会的共同体中。圣经辅导的原理和方法论应当落实为,弟兄姐妹们在基督里彼此相爱、生命成长的实际生活样式。
遮盖的艺术——合宜地回应别人的痛苦 /敞开心灵事工(Open Hearts Ministry)
随着我们彼此之间或在小组里的亲密关系更进一步深入,我们开始分享各自生命中更深层、更黑暗的故事。然而,这类经历大多都交织着羞耻、痛苦和心碎,很可能此前从未对任何人倾诉过,而你则是第一个听到这些故事的人。通常,在说出自己的故事之后,倾诉者可能会被羞耻的情感所淹没,有一种被剥光了衣服、赤身裸体的感觉。这时,聆听者有责任来遮盖倾诉者的赤裸,重新给他“穿上衣服”,并且这应该是聆听者最优先的行动。
坚定的信念 简洁的方式——一间地方教会的建立、动荡、新生与成长 /舒得胜
在那半年的实习期间,我看到狄马可他们如何召开成员大会、长老会,结合我读的书籍,对我产生的影响简直是颠覆性的。我意识到,这些做法不是因为更实用,而是因为依据圣经。从那以后,我的牧会观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过七八年沉淀与调整,我们在教会逐渐建立起了彼此相爱的门训文化,也在祷告会、国度事工、外展事工上,形成了成员共同参与的面貌。会众的属灵生命以非常有机的方式,在真道上不断地向下扎根,向上成长。神必亲自建立祂的教会,成为祂荣耀的见证,吸引更多的人归向祂。
历史回顾
十九世纪的宣教士不仅热心于传福音,更致力于建立教会。今日,国内外教会对建制性、地方性及有形教会的重视程度不及昔日。教会生活与守主日的要求淡化,分派圣餐的同时未能守护主桌,委身与惩戒等概念少被提及。信徒多被称为“基督徒”、而非“门徒”,亦鲜少强调与基督身体的肢体关系。当今,西方主流舆论对基督教日益排斥,将其视为妨碍社会进步的拖累;东方社会则仍视基督教信仰为外来宗教。表象虽异,却是同一场属灵争战。但这也许并非坏事,适度的“不友好”或“小迫害”,或有助于反思我们所信的对象,信念的本质,何为可以与时俱进的,何为必须持守的。
书评:《何谓新教徒》 /撒母耳·帕金森(Samuel Parkison)
奥特兰德的《何谓新教徒》精准地把握了当下许多人所关切的核心问题和疑虑,与流行观点相反,它向人们展示出,新教同样能提供如其他宗教传统一般丰富、古老且充满仪式感的属灵家园。同时,这本书也有望成为一本永不过时的著作,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直接的定义,来说明“纯粹的新教主义”究竟是什么,不仅是对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批判,更呈现了一种积极的、大公的基督教愿景,而新教正是支持及护卫这一愿景的忠实体现。
封三
上帝的荣耀显在钉十字架之基督的面上 /迈克尔·里夫斯(Michael Reeves)
上帝的荣耀在十字架上彰显时,我们才看到了上帝的所有属性。我们发现,上帝不仅扶助弱者,对大罪人也有恒久的忍耐与无限的怜悯。我们看到了祂丰富的恩典、祂施行拯救的主权、祂圣洁的公义、祂的爱。一个属性与另一个属性绝不冲突。“祂的爱没有减少祂的公义,祂的公义也丝毫不与祂的爱抵牾。两者在基督的赎罪中浑然一体。”司布真说,罪人因为对上帝缺乏渴慕,自然不去寻求上帝,“但十字架会催生渴慕。他们因爱罪而退缩,但十字架会使他们憎恨将救主钉在十字架上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