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25年09月号(总第103期) 书评:《何谓新教徒》[1]

书评:《何谓新教徒》[1]

文/撒母耳·帕金森(Samuel Parkison) 译/王一一 校/榉木

 

加文·奥特兰德(Gavin Ortlund)的《何谓新教徒》[2]这本书令人印象深刻,既及时,又永不过时。之所以说它“及时”,是因为奥特兰德敏锐而又准确地捕捉到了当下许多人日益增长的教会焦虑感。在当今这个失去魅力与根基的时代,文化的不稳定性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祝福——它迫使不少疲惫的灵魂开始思考有关意义与终极现实这样的大问题。面对现代主义带来的疲惫感,一场被贾斯汀·布雷尔利(Justin Brierley)称为“惊人的信仰复兴”正悄然兴起。[3]

 

如今那些重新考虑基督教信仰的人,他们的热情已经被后现代世界消耗殆尽,因此,他们不大可能从一种看起来像是“昨日世俗潮流”的基督教版本中寻得慰藉。所以我们不应对如下现象感到惊讶:越来越多福音派信徒离开迎合慕道友的“低教会”[4]环境,转而皈依罗马天主教或东正教。[5]对这些慕道友和不安的福音派信徒而言,这些传统的古老氛围,神秘而超凡脱俗的礼仪与仪式,以及看似深厚的历史传承,非但不是阻碍,反而成了天主教和东正教最具吸引力的所在。奥特兰德的著作精准地把握了当下许多人所关切的核心问题和疑虑。与流行观点相反,奥特兰德的书向人们展示出,新教同样能提供如其他宗教传统一般丰富、古老且充满仪式感的属灵家园。

 

《何谓新教徒》也有望成为一本永不过时的著作,因为它填补了一种不应或缺,但却令人惊讶地被忽视的图书类别——严格来说,这本书并不是与基督教其他主要教会传统的论辩,也不是为宗教改革及其延续的“抗议”所作的护教宣言(尽管包含这些元素);同时,它又提供了一个清晰直接的定义,来说明“纯粹的新教主义”究竟是什么。在这一点上,奥特兰德从一开始就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总而言之,我所推崇的新教包含三点:第一,福音在教会中的复兴;第二,圣经权威的回归;第三,对历史偏差的纠正。”[6]因此,这本书不仅是对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批判,更呈现了一种积极的、大公的基督教愿景,而新教正是支持及护卫这一愿景的忠实体现。

 

从结构上看,奥特兰德的这本书清晰地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教与天主教

 

这一部分专注于阐释新教的本质属性。奥特兰德在这些章节中提出,新教是“独一、神圣、大公、使徒教会”内的一场复兴运动,因而可以将整个基督教传统视为自己的属灵遗产。针对将新教指控为宗派主义的观点,他论证道,由于新教以信仰告白和属灵传承,而非制度体系来界定教会,它反而比竞争对手更具大公性。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那种将其狭窄教会体系之外的群体自动判为异端的捆绑良心的倾向,在作者看来恰恰违背了大公精神。奥特兰德还指出,诸如“唯独信心”(sola fide)等新教核心教义,并非凭空起源于16世纪,而是在早期教会就有先例可循。

 

第二部分:新教与权威

 

本部分围绕新教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唯独圣经”(sola scriptura)——展开。在第5-8章中,奥特兰德广征博引,以清晰有力的方式为“唯独圣经”的教义作辩护,同时回应了一些常见的疑惑。鉴于该教义是最常被误解和曲解的新教教义(无论是在新教徒还是非新教徒中间),仅此章节的内容便物有所值。奥特兰德指出,“唯独圣经”并非否定所有的其他权威,而是拒绝将无误性赋予除圣经之外的任何权威。这一信仰架构与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所界定并捍卫的以“教皇权柄”和“使徒统绪”为代表的竞争性权威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 新教与历史

 

针对约翰·纽曼(John Newman)那句著名的嘲讽——“深入历史者,终将放弃新教”,奥特兰德在这部分表达了与红衣主教纽曼不同的观点。他护教的核心是:新教是一种历史的宝藏级产物。他以约翰·加尔文致雅各布·沙杜里多(Jacopo Sadoleto)主教的经典信函为精神范本论证,新教改革者们其实比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对手更深入历史。为支持这一立场,奥特兰德以两个案例——圣母升天与圣像崇拜——总结了他的研究,并藉此指出天主教与东正教的这些特有教义,恰恰暴露了它们在历史深度上的欠缺。奥特兰德指出,尽管这些信仰具有相对悠久的历史传承,但它们的起源缺乏可靠的历史依据。

 

奥特兰德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于,他以温和而不失锋芒的笔触,为新教作出了清晰有力的定义与辩护。他极大地帮助我们破除了那种要么接受新教教义,要么扎根历史持守大公教会思想的错误困境。全书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暖暖的牧者心肠,使得他所勾勒的新教愿景不仅具有智识上的说服力,更令人心向往之。我对这本书的推崇无以复加。

 

作者简介:

 

撒母耳·帕金森(Samuel Parkison)是阿联酋阿布扎比(Abu Dhabi, UAE)海湾神学院(Gulf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教会事工与神学副教授。该神学院致力于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装备本地与跨文化背景的教会领袖,为中东地区的福音事工提供神学训练和教牧支持。

 

 

[1] 本文选自Samuel Parkison, “Book Review: What It Means to Be Protestant”, Themelios 49, no. 3 (2024): 722–23。略有编辑,承蒙授权,特此致谢!——编者注

[2] Gavin Ortlund, What It Means to Be Protestant: The Case for an Always-Reforming Church (Grand Rapids: Zondervan Reffective, 2024).

[3] Justin Brierley, Surprising Rebirth of Belief in God (Carol Stream: Tyndale Elevate, 2023).

[4] 低教会(Low Church),简称“低派”,用于形容基督新教尤其是圣公宗中强调福音主义的派别的一个名词。被叫做低派的原因是,与重视传承自天主教会的礼仪传统的高教会派相比,该派将礼仪等问题置于一个较低、较次要的位置。——译者注

[5] W. Bradford Littlejohn and Chris Castaldo, Why Do Protestants Convert?( Landrum, SC: Davenant, 2023).

[6] Ortlund, What It Means to Be Protestant,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