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嘴亲子
阅读更多 »
当以嘴亲子
阅读更多 »
卷首语
阅读更多 »
[ 约翰·斯梅德(John F. Smed)] 当一个基督徒祷告时,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被高举的君王。基督徒的祷告因基督的升天而充满欢喜,并参与到基督对天地的掌管中。祷告者不应该通过看新闻来获得他们的祷告事项,因为世界一点也不关心上帝的旨意。天国的扩展本是历史的本质,在新闻中却被完全删除了。我们应该通过研读圣经并聚焦复活升天的救主来获得祷告的内容。
阅读更多 »
[ 约拿单·李曼(Jonathan Leeman)、尼克·罗德里格斯(Nick Rodriguez)] 基督徒参与讨论政治和公共议题,比你想象的重要,也比你想象的不重要。说它重要,是因为我们都有责任在公共议题上见证基督,包括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说话,我们是否以“荣耀神和以神为乐”为目标。但说它不重要,是因为世上没有一种政治结局可以存到永远。归根结底,基督徒当以良善为导向面对公共事务,以此成为神国度的见证。
阅读更多 »
[奥伦·马丁(Oren R. Martin)] 圣经神学属于教会。教会应该努力帮助人们从整本圣经中看到神在基督里蕴藏的荣耀的无价宝藏。从初信者到经验丰富的圣徒,教会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教会各项服事中教导圣经神学。教导圣经神学最重要的是实践你所宣讲的,换句话说,圣经神学应当更多地被“捕捉到”,而不只是被“套路”出来。
阅读更多 »
[ 奥伦·马丁(Oren R. Martin)] 圣经神学帮助我们认识神,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读经,帮助我们更好地聆听、领受、应用、注意、接受、践行、认识圣经中的真理,并为神在基督里藉着圣灵为我们所行的一切感到喜乐。圣经神学提醒我们“已然-未然”,牢记这点可以为我们注入盼望和圣洁生活的动力,还能防止我们倒向悲观主义,或倒向乐观主义。
阅读更多 »
[ 杰森·德鲁奇(Jason S. DeRouchie)很多时候,圣经中的“律法”指向旧约的摩西律法,为要指出且加增过犯。耶稣和新约作者拒绝摩西律法,以基督的律法替代了它,然后透过基督重新诠释,有些律法仍然存在,其他或被更新、或被延伸、或被废除。我们透过基督去读,所有的旧约律法就会被看作是让人受益且能够教导人的,为要我们管窥神的属性和基督完美的义,为要用智慧和爱引导信徒。
阅读更多 »
[ 大卫·卡梅拉(David Camera)] 在马可福音10:17-31中有两场关于永生的对话。第一场对话围绕着耶稣和一位年轻的财主,另外一场则是围绕着耶稣和祂的门徒。对比这两场对话,我们会从中得到三点宝贵的教训: 永恒的产业不是人靠行为可以赚得的;永恒的产业需要全然信靠耶稣而获得;永恒的产业是无与伦比的。永生是在基督里因信领受的。阿们!
阅读更多 »
[伊安·汉米尔顿(Ian Hamilton)] 创造有一种神所定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特质。我们全然是神的形象,都固有尊贵和价值;我们是为团契受造;我们受造是灵与体的统一体,教会就应当牧养全人。受造之物现今的“叹息”是亚当犯罪的结果,罪及其煽动者魔鬼遍地游行,人要意识到这看不见的敌人。我们的呼召是高举和持守“末后的亚当”,神应许的女人后裔,祂打破蛇的头,并使神所造的万物复兴。
阅读更多 »
[ 迈克尔·麦克林纳汉(Michael McClenahan)] 基督教护理教义是一个关于不可言说的安慰的教导,扎根于父、子与圣灵的生命。上帝是有无穷智慧与权能的天地之主,祂维护并统管祂一切的受造物及其一切行动,归向其命定的结局;改革宗传统以维护、同步、统管对此加以展开论述。护理是上帝的智慧和权能:祂要受造物得以完全这一圣洁而良善的旨意必定成就,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
阅读更多 »
[ Little Paul ] 1915年至1927年,始于宣教士从白朗之乱和迭部突袭中脱险,结束于因大规模排外风潮撤离中国,宣道会甘藏边区事工快速发展,进入“丰收与前进”阶段:汉族教会日益壮大,藏族宣教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正式认领河州等地的穆斯林福音工作。开启中国教会的自立进程,也成为宣道会这一时期事工的显著特点。本文为此中篇的上半部分,重点讲述了汉族教会在这十余年间的发展历程。
阅读更多 »
(按照宣教士到达甘藏边区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莫大猷(Thomas Moseley,1886–1959),男,英国人,23岁时在新西兰得救。1915年,从宣教士训练学校(Missionary Training Institute)[1]毕业,在美国国内短期服事。1915年10月,与未婚妻傍佳圣同船出发,11月抵达上海,随后赴华中区总部武昌学习中文。1916年2月9日,在甘维雅姑娘的带领下启程前往甘藏边区。3月中旬抵达狄道,初驻洮州旧城、岷州。1917年11月,与傍佳圣在汉口结婚[2]。婚后返回岷州,服事数月。随后调至狄道,担任甘藏边区委办长克省悟的助手。1922年,回美国休假。1924年3月,与妻子携两个孩子,从温哥华出发,第二次赴华。抵达中国后,被选为甘藏边区的新任主席,接 …
阅读更多 »
从反思到归信,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从现代返回到雅典,再从雅典走向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我找到了我的主——耶稣基督。他为我而死,使我与他一同复活。同时,他呼召我背上十字架,从耶路撒冷走向雅典,从雅典走向世界。从耶路撒冷到希腊,我之所学接上了智慧的光源;从希腊走向世界,我传讲耶稣的福音。而此时的我已不再是曾经的我,而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
阅读更多 »
[文/保罗·格里蒙德(Paul Grimmond] 我们的“召命”不是所做的工作,而是我们的整个生命,这生命赐给我们,让我们为服事基督而活;福音呼召我们,借着承认一些工作比其他工作更重要,以此承认所有人的价值。工作只是为基督之名所做善工的一部分。愿上帝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工作中满有忠心!
阅读更多 »
编译/Little Paul 1900年8月初,宣道会华北区监督艾礼舜牧师(Rev. Emil Olson)等瑞典裔宣教士,为躲避义和团拳民和盗匪的袭击,携子女进入位于归化 …
阅读更多 »
《把握时机》(Time for the Talk)帮助基督徒父亲与发育中的儿子谈“性”。但如果以为这本书仅仅是辅助父亲对儿子进行“基督徒式的性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本书最精彩的其实是把“性”放在一个人从男孩成长为成熟的男人的关键点上;而把“谈性”置于父亲帮助儿子成长为有上帝形像的成熟男人这一重大、光荣、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下。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