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29)

期刊

关于中世纪教会衰败的检讨:教牧和治理视角

中世纪有“信仰时代”之名,但从各方面观察,中世纪教会实在处于一种源自组织结构、逐步加重的世俗化进程之中。在时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教会未能完全以圣经为依据作出回应,常常夹在诱惑与恐惧两端之间,被世俗的社会结构所定义。对逼迫停止的欣喜以及对社会崩溃的担忧,若不能以超越此世却又深入实践的群体生活作出回应,哪怕吸引、聚集一批优秀的心灵与头脑,仍不能阻止世俗化的不断蔓延,最终必然造成福音极大的失落。

阅读更多 »

再思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的几个神学问题

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纪念不仅是回顾,而是需要继承和了解上帝在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中,藉着他忠心的仆人们,给教会留下了怎样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谦卑下来学习正统的神学教义和传统,而不是另起炉灶。今年,不乏有流行的主内汉语期刊登出“超越改革宗”等类似的文章,激扬文字,试图用数千字来指出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的不足,呼吁华人神学能够超越他们。然而,我们需要谦卑地承认,并非哪一个人的神学能够代表宗教改革和后宗教改革整体画面,新教正统神学的形成是数代人通过最为严谨的训练和敬虔的操练积淀而成的。我们不仅仅需知道路德、加尔文,更需要知道无数敬虔的神学家如艾莫斯、特伦汀(Francis Turretin)、维特休斯(Hermann Witsius)等。当我们谦卑学习的时候才会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妄论超越,而是谦卑地继承他们宝贵的属灵财富,造就、牧养、复兴教会。

阅读更多 »

如何防止成功神学攻城略池?

人的确有根深蒂固建造巴别塔的冲动。尤其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弄不好并不是真在服事上帝,而是服事自己的巴别塔幻梦而已。这也使我明白了为什么成功神学在今天会如此攻城略池,摧毁了那么多工人和事工的缘故。出于野心的冲动,我们会小心提防。但出于为上帝干属灵大事的冲动,打着属灵的幌子,不容易分辨。我们才更要警惕和反思人本性深处所有自发的冲动。这些冲动也早就受到了罪的玷污。

阅读更多 »

福音下的悔改

你必须永远坚定地信靠福音,坚定地站在福音中,从而真诚地悔改。一个人,可以很认真地认罪,很认真地对付罪,但却不悔改。因为他在福音之外,对神只有惧怕,而没有爱;只有恐惧战兢,而没有亲近和转向。只有福音,才能赐给你爱主和弃绝自我的力量;只有福音,才是你彻底转向神、真正悔改的根基。正如十九世纪美国长老会的著名神学家威廉•谢德在其《系统神学》中所说:“神在基督之外是烈火,一个人不可能在恩典之外有真正敬虔的悔改,他只有恐惧。”

阅读更多 »

吹响古旧福音的号角

这个真理不仅如此古旧,并要继续不变,而且它还拥有极大的生命力。“义人必因信得生”(罗1:17)这一句话带来了宗教改革。从这一句话中,就像启示录里的印被打开了一样,发出一切福音号角之声、一切福音歌唱之声,在这世界上发出众水的浩大声响。

阅读更多 »

福音神学与十字架神学

还有什么能比福音更能牧养一个人的心呢?被造的、死在罪中、抵挡上帝、与上帝为敌、活在上帝的忿怒里、最终将面对上帝永死的审判的灵魂,最需要听到的,甚至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爱他的上帝已经为他死在了十字架上,完全成就了在他以外的救恩,要把他自己给我们,把他的国赐给我们。除了这个宇宙天地间的大好消息外,其实一个人真的不需要其他什么样的好消息。在这个好消息里面,上帝已经把他自己给了我们,把他永生永世的国给了我们,我们还要什么呢?人最需要知道的就是上帝爱他。我们所有的教牧,只不过就是在我们灵魂的大牧人所成就的救恩里,不断重复地、丰富地把福音、把基督复活的生命,应用到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弟兄姐妹的生命当中而已。

阅读更多 »

怜悯的呼召 [注1]

对人类各样需求的怜悯是一个基督徒如此本质的记号,它甚至可作为真正的信心的检验。对一个基督徒而言,怜悯不是可有可无的,或是附加的。正相反,一个满有怜悯的生命是真信心必然会有的标记。

阅读更多 »

传福音与牧养中的爱心关怀事奉——专访福建教会的三位牧者

在关心人具体的需要,与关心人灵魂的归宿之间,究竟有没有矛盾?服事弟兄姐妹时,怎样才能真正造就他们,而非只是维系人情?面对需要付代价的时刻,如何才能走出信心的一步?突发危机需要介入时,如何忠心又有智慧地事奉?对于在社会和教会中都容易边缘化、需要特别关怀的群体,教会应当如何来服事?因为了解到福建地区的几家教会在爱心关怀事奉上有较多实践,本刊编辑便专访了其中三家教会的牧者。

阅读更多 »

行为是比言语更好的爱的记号吗? [注1]

真理本身是一个美妙的礼物。“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对某些人传讲真理,不管他们喜欢与否,都是一个伟大的礼物。“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这对于耶稣是真实的,对于使徒们也是如此:“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这意味着当舌头和它的声音(言语)是“在真理里”,它们就成为爱的行为。爱的分界线不是在说和做之间,而是说和做是在真理里还是在虚空里。真理把爱的言语变成爱的行动。

阅读更多 »

慈惠事工是在对灵魂温水煮青蛙吗? [注1]

我不是呼吁停止慈惠事工。我在呼吁改进它。我在呼吁它能增加相互交流,减少自说自话,更好地为地方教会中严肃的门徒训练奠定基础。我的质疑是,慷慨的公正与慈惠事工本身是不够的,达不到应有的深度。二十年前,我在街头流浪时,慈惠事工接触到了我。而我们需要进步,我们需要帮助和我当年同样处境之中的人进步。我们要自问的是,我们的工作是否真正帮助他人改进,抑或只是为自己和自己的活动服务?我们都盼望事工能给走向永死之人带来属灵的生命。也许伸出援手是联络的起点。但对太多的教会来说,似乎仅此而已了。

阅读更多 »

书评:《宣教中的上帝》 [注1]

我们会亲眼目睹儿童死于饥荒,邪恶的政权摧毁自己的国民,艾滋病蔓延摧毁整个社区,战争蹂躏整个国家,全球变暖若不得到控制就会引发环境灾难等等这些可怕画面。但我们只能听到和想象,数以十亿计的灵魂朝着地狱没有尽头的折磨走去,没有经历他们完全的创造主爱的同在,只知道他们已经与他为敌,他是审判他们的主。只有福音才能给他们那无止境的福分,让他们看到那复活羔羊荣耀的钉痕,使他们以荣美的创造主、救主和主宰为乐。

阅读更多 »

作为牧养的讲道 [注1]

讲道的目标是要预备基督的新娘迎接羔羊的婚宴。这样的预备意味着要牧养会众中所有的绵羊、小羊羔、母羊、公山羊。带着这样目标的牧养性宣告意味着在基督的性情和圣灵中讲道。要能够分享基督的性情和圣灵,牧师必须要消化吸收所讲经文的真理、情感和灵性,并彰显基督的位格。因此,传道人当带着热情和怜悯,可以更好地讲道,领人到基督里,进入真理。他们是在牧养永生神的教会。

阅读更多 »

教会成员制影响成员活力吗?——以改革宗浸信会成员制度为研究样本的思考

回到教会的定义来思想我们所做的是不是在教导、监督、关怀基督徒活出自己的门徒身份。而且关键在于,如果这一切不是被福音的热忱所驱动,如果最好的制度中没有耶和华作王,都不过是人手所做的工作。但我们在对成员制度的分析研讨中看见,若我们能按照上帝在圣经中对教会及其成员所显明的心意,尽自己的本分与责任建造合乎圣经原则的教会,也必然会带来有效的牧养与动员,使教会属天国度的圣洁身份,透过教会成员的见证向世界彰显,吸引更多人渴望认识和归入这个国度。

阅读更多 »

首届赴华宣教士大会的“中国呼吁” [注1]

你们手中有那不能朽坏的福音种子,能苏醒已死之人,使其进入永生,叫那如虫如土的人成为神的后嗣,与基督同作后嗣。你还对回应我们的呼召犹豫不决吗?如果能向亿万之众发挥影响力的话,你还会喜欢在相对狭窄的领域度过一生吗?庄稼已经发白,可以收割了,种种征兆都在邀请你参与这一圣工。这是一个可以让最丰富的恩赐与恩典、最卓越的天赋、最广博和精妙的阐述都能得到最大发挥的禾场。这是一个天使长都会为之欢呼的事奉。你们怎能对我们郑重的呼求、神的呼召,以及中国亿兆之众无声的呐喊听而不闻呢?奉基督的圣名,兴起!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的国。

阅读更多 »

爱的定义

神愿意把他的儿子作为祭物献上,赎我们的罪,以此平息他自己的忿怒。我们对爱的定义,必须不是别的,正是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你的人生必须由十字架样式的爱来塑造。这十字架样式的爱的定义,应当在你里面生出一种对自我的认识,你会认识到你的心没有能力被十架样式的爱驱动。这定义也应当生出一种对需要的认识,一旦你知道自己的光景,就知道如果要这样去爱,你就需要帮助。最后,这定义要生出一种对恩典的渴望。哦,愿你渴慕成为一个由十字架样式的爱——这种只有恩典才能生出的爱——塑造的人。求神帮助我们如此去爱,神要在此给我们帮助。

阅读更多 »

被整全教会观推动的教会成员制——就建立教会成员制访谈彭强牧师

建制的过程其实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我们的身份。它首先不是制度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神学的问题。建制时最为重要的是:在“教会的身份”这神学性的建造的基础上,帮助弟兄姐妹理清他作为一个基督徒跟教会,跟国度,跟基督今天的恩典之国、将来的荣耀之国的关系,否则他不会明白自己作为教会成员到底意味着什么,也不会为此欢喜。

阅读更多 »

从圣约神学看教会成员制的圣经依据 [注1]

“成员制”这几个字确实没在圣经中明文出现,单从新约找证据也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当我们把整本圣经正典作为背景,以圣约为线索,就会看到只要教会存在就必定存在成员制。旧约以色列作为教会具有可见的成员制一事十分明显,而新约教会则默认了只要信徒经由洗礼归入教会,领受圣约话语的教导,参与圣约中的圣餐,服从在教会惩戒的权柄下,就必定有成员制在其中运作。因此,我们可以坚定地认为,教会成员制是有充分的圣经基础和合理性的,是任何一个基督的教会都应当采用的治理模式。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