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15年11月号(总第56期) 传福音与牧养中的爱心关怀事奉——专访福建教会的三位牧者

传福音与牧养中的爱心关怀事奉——专访福建教会的三位牧者

文/本刊编辑部

 

前言

 

对于牧者而言,在传福音与带门徒的事奉中,关爱弟兄姐妹是自然而然的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但是在具体教牧实践中,这一部分又确实容易产生疑问,例如:在关心人具体的需要,与关心人灵魂的归宿之间,究竟有没有矛盾?服事弟兄姐妹时,怎样才能真正造就他们,而非只是维系人情?面对需要付代价的时刻,如何才能走出信心的一步?突发危机需要介入时,如何忠心又有智慧地事奉?对于在社会和教会中都容易边缘化、需要特别关怀的群体,教会应当如何来服事?因为了解到福建地区的几家教会在爱心关怀事奉上有较多实践,本刊编辑便专访了其中三家教会的牧者。

 

第一位是克镇弟兄,80年代初,他在杨心斐阿姨的帮助下从三自教会出来,在海边的渔村传福音,建立了多间教会。2003年他来到福州,专门服事学生,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F教会,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蒙召成为全时间传道人。克镇弟兄在服事渔民和学生时,都注重羊群身心两方面的需要,接待、探访,辛勤作工。

 

第二位是立凯弟兄,70年代他奉献成为全职传道人,与杨心斐阿姨一起同工,后来在厦门植堂建立了S教会。立凯弟兄教导弟兄姐妹在祷告中彼此纪念,以真诚的爱互相关怀接纳。S教会中很有相爱的氛围,但同时也注重关切人的灵魂。

 

第三位是希伯弟兄,作为年轻一代传道人,他现在服事杨心斐阿姨在厦门建立的X教会。希伯弟兄在讲台上传递福音神学,以福音果子的角度来看待教会对内对外的关怀事奉,强调爱心的自然流露。这些年,X教会的弟兄姐妹在关注福音的同时,积极推动怜悯关怀、基督教教育等国度性的事工。

 

F、S、X这三家教会都属于传统家庭教会,各约有几百会众,也正在神学培训、植堂、治理等方面做一些积极的尝试。三位牧者服事的处境,与许多国内家庭教会类似,相信他们的分享,在很多方面都可比照和借鉴。本刊编辑从圣经的相关教导、爱心关怀在带领门徒中的重要性、三家教会在这方面的具体服事、几位牧者事奉中的体会与反思、教会之间的互爱互助这几个角度采访了三位牧者。

 

圣经中的教导

 

谈到圣经中对爱心关怀事奉的教导,希伯弟兄首先从“圣约群体”的角度来认识,他说,无论是旧约以色列百姓还是新约教会,都是被神拣选出来的特别群体,这个群体本身领受了神的爱,自然要流露出神的性情,使徒约翰说神就是爱,三位一体之间的相爱就是神爱的性情的终极表现。因此,相较于同时代中东诸国的律法,旧约律法的超越之处,特别在于有神爱的元素在里面。因为神的爱,以色列人要在爱的关系里彼此担待。比如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中,所表现出的对奴隶的关爱。再如,借贷不可以有利息,若拿衣服做当头,在日落以先必须还回去。又如,出去打仗的时候,刚结婚的人不要去。这个群体这样彼此关顾、担待的时候,在诸国之中彰显出神的恩惠与怜悯。而在新约中,用神的爱来爱弟兄姐妹是基督徒生命的自然流露,也是教会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因此,”希伯弟兄说,“如果教会没有这样相爱的关系,是令人担忧的,就算有深刻的真理,对真理的领受也只是一种形式、一种理念的认同而已。”

 

耶稣基督是道成了肉身,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在耶稣基督的榜样和教导中,立凯弟兄认识到爱心关怀事奉的重要性。在马太福音25:31-46的比喻里,主耶稣曾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立凯弟兄看到,“这些事”都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一些日常小事:吃喝、生病、探监等,所以主耶稣也曾说,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不能不得赏赐。(参可9:42)因此,爱心关怀是非常生活化、具体化的。并且,在初代教会的记载中,马其顿教会在极穷之间格外显出乐捐的厚恩,安提阿教会当获悉犹太地的大饥荒时,就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立凯弟兄说:“我们既然有了耶稣基督的榜样和教导、初代教会的脚踪,那么在爱心关怀的服事上,应当按照主的标准来预备自己,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信仰落实在生活的层层面面。是生活,不是理论;是小事,不是大事;是爱心,不是一个事工。”

 

落实在信仰生活中的彼此相爱,其实与今天世人所说的“献爱心”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也是克镇弟兄在圣经的教导中看到的,他特别从哥林多前书11-15章基督身体中的肢体关系来认识爱心关怀,其中13章说最妙的道就是爱,若没有爱,所做的都算不得什么。但这爱仅是指关心人实际生活的需要吗?克镇弟兄指出:“当耶稣快离开世界时,关怀那些忧虑愁烦的门徒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14:1-2)所以关爱人的时候更要关心人灵魂的去处。今天的世代中,很多人活在绝望里,基督徒应该去看望关心,但我们的关怀不应该只有鱼和饼。”

 

无论是贫是富,是艰难是顺遂,人的一生都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如飞而去,并且归于尘土之后还要面对神公义的审判,在地狱的火湖中受痛苦,与神永远隔绝。如果我们看不到人真正的结局、真正的需要,我们怎能真正地爱他们、关怀他们?所以,教会最关注的就是传福音的大使命,以及对灵魂的牧养。那么,在爱人的灵魂的前提下、在带领弟兄姐妹跟随主的过程中,关心他们具体的需要意味着什么呢?这样的服事是必需的吗?

 

爱心关怀在带领门徒中的重要性

 

希伯弟兄认为,这的确是必需的服事。因为做决志祷告并不等同于认信基督,做决志祷告可能是一时感动,可能是迫于人情,可能是从无神论变成有神论,心里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基督。一个人如何完全归向神,是一个奥秘,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孕育的过程。所以,如果教会中没有真正相爱的关系,决志之后来教会的人会以为信仰只是一种形式,他不能从弟兄姐妹的关心中更深地看见基督是谁。希伯弟兄谈到早期厦门教会是满有爱的氛围,而现在比较制度化的时候,反倒会有一些缺失;但实际上制度与爱心并不矛盾,应该相辅相成。

 

在克镇弟兄看来,爱心关怀自然会浸润在传福音带门徒的事奉中,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摆上。克镇弟兄说:“我刚开始传福音带人信主的时候,是在七八十年代,所面对的群体是渔村的渔民,那时没有圣经,就是传一定要信耶稣,病可以治好,鬼可以赶出去。那时有很多的神迹奇事,因为渔民很难信主,他信主就是因为无路可走了,神也听这些渔民的祷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同工们发现这不是传福音最终的目的,我们慢慢教他们祷告、认识神、认识自己是罪人、认识耶稣是救主、面对死亡有永恒的盼望,他们也经历神的爱,经历神的恩典。以前很多人都不识字,我太太就每天晚上教他们一个字两个字地学习读圣经。我们也操练他们为灵魂祷告,为传福音祷告,为乡村祷告。但不仅要教他们祷告,我们每天还去他们家祷告、探望,用行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们也邀请他们参加各种聚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承担责任、参与教会的服事。这是挺漫长的一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六年的事,这样一起祷告、一起传福音,就会培养出一些年轻的传道人。”克镇弟兄刚来福州事奉学生的时候,找到的多是基督徒家庭的孩子,不少人虽然承认信仰,但对信仰还不是十分了解,但克镇弟兄仍然努力与他们建立关系,用神的道浇灌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克镇弟兄体会到小羊与牧者的关系很重要,他信任你多少,就会把他的心投入多少。

 

“提摩太的成长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保罗对他的关心爱护,”立凯弟兄说,“保罗甚至了解提摩太胃口不清,屡次患病,要他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我想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安慰温暖了一个性格内向、身体软弱的少年人的心,使他可以靠主刚强,成为时代的工人。保罗写给提摩太的书信,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很真诚的爱,非常具有人情味,令人难以忘怀,同时也深深激励人心。我觉得每个人的心灵都渴望人的理解和尊重、接纳与肯定、真诚的爱与关怀。而真诚的爱与关怀,是福音的具体表达。关怀人的事奉应该是一种全人关怀,但同时,我想我们应该知道人性的弱点,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肉体、物质的好处上,而是学习像主耶稣跟撒玛利亚妇人谈道那样,从井水到活水,把人暂时的、肉体的需要引到属灵的需要上。”

 

三位牧者也以自己成长的经历作为例证,在信靠主、跟随主的过程中,深深影响他们的,就是杨心斐阿姨的事奉。希伯弟兄是杨心斐阿姨的侄子,他从小看到姑姑是怎样尽心照料家中的孤儿寡妇,与他们同住,安排他们的生活和前途;怎样无微不至地服事常年病卧在床的母亲,叫家中的小孩子们睡前来到母亲的床边,向她道晚安。他也看到姑姑怎样关爱弟兄姐妹,那个年代没有人敢接待的弟兄,她敢接待;一个姐妹结婚的时候没有项链,她就把自己的项链挂在姐妹脖子上;哪家生孩子,她就去抓只鸡、鸭,或者拿一点钱去看望他们。如果弟兄姐妹有困难,比如说怀了二胎,压力很大,她就鼓励他们生下来,说:你不可以杀人,这件事对不起神。政府的政策会变,不要紧,我们一起往前走。

 

1974年杨心斐阿姨从劳改农场回到厦门之后,就开始全身心地投入整个教会的建造,主借着她建立了不同年龄段的聚会,不仅有儿童主日学,还有少年、青年、姐妹、大学生、中老年以及传道人的小组。立凯弟兄那时刚刚信主,后来与她一起同工。他追忆当年杨心斐阿姨的事奉,特别惊叹于从刚出生的婴孩直到垂垂老者,甚至去世之后的安息礼拜,人生的各个阶段她都能够给出很实在、具体的教导和帮助,神也赐给她饱满的精力,使她同时能够胜任多种不同的服事。立凯弟兄说:“当时聚会基本上是以祷告、查经为主,加上专题的分享和交通。在那个年代,学习资料奇缺,她就自己编制教材,按需有效地来牧养,带领各个小组。而且是面对着不同层次的人群,能够有条不紊、贯穿始终地服事。这种小组人数不多,但活动起来很方便,很有活力,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关怀也较能深入到位,同时也很适合我们那个时期的环境。这些小组团契就是今日教会的雏形。她可以跟不同年龄段团契的弟兄姐妹在一起,以她丰盛的阅历借着祷告将神的话教导牧养众人。真是凡与我们有益的,她都没有避而不谈。学习完之后,她就会煮一些东西给我们吃。弟兄姐妹送给她的好东西,她都会拿出来给我们分享。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这一切都使人深受感动。她也陪着我们到医院看顾病人,为病人祷告,带领他们归向神。杨阿姨也有人性的种种需要和软弱。记得她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男朋友,只是因为所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分手,她因此也伤心过。即使她从农场获释回来,也曾有过结婚建立自己家庭的念头,只是神在她身上并没有这种安排和带领。她顺服神在自己的生命中的引导和计划,无所牵挂地为基督和他的福音效力,专心讨主的喜悦。她没有成家,却能够帮助引导许多弟兄姐妹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她热忱地为弟兄姐妹筹备婚礼礼拜,亲自设计整个程序,甚至是很具体的细节,比如花童、戒童的排列次序,他们行进的步伐,父亲如何牵着自己的女儿踏上红地毯,新娘子要拿着什么花,婚礼结束后她还手把手地教导这些帮忙服事的弟兄姐妹如何切蛋糕,教导新人将切好的蛋糕按次序分给父母长辈等等。今天许多在教会里服事的姐妹都是她一手栽培出来的。她诚然是将家庭与教会紧密地连接在基督耶稣里,将家庭教会的内涵很活泼生动地彰显在众人面前。她关怀人,以爱以真诚来帮助人,同时她也获得了众教会的敬重和关爱,就如当年罗马教会的非比。”

 

后来杨心斐阿姨做神学训练的时候,也非常关心每一批学员,甚至从X教会的款项里拿出一些补助外教会的年轻肢体来读基础的神学。克镇弟兄就曾被这样帮助过,现在回忆起来,他动情地说:“她不仅给我们出路费,而且还多给我们,因为我们当时是靠开车养家糊口,来培训就没有生活来源了。我第一次去她家的时候,她把房间腾出来,给我和太太睡,她自己却睡在拼起来的凳子上。她真的是舍己地爱,不仅关怀你属灵的生命,也关怀你的生活起居。她去我们那里的时候,没有用另类的眼光去看渔民。当时我们那里没有厕所,没有电灯,然而她不仅来讲道,讲道之后还去各个家庭探访、祷告。她进入一个个家庭,看出每个家庭的需要,也认得每只小羊的名字。我们经常请她去做婚礼礼拜,她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圈子。厦门、福州、连江,只要是神家的事情,她都会来。福建省能有这些专心事奉的同工,正是因为她像妈妈一样关怀我们。她跟我们真像是母子一样,我们遇见什么难处,她就鼓励我们说:不要怕,走十字架的道路就是这样,人的一生中道路很重要。”

 

三家教会中的爱心关怀事奉

 

因着圣经的教导,接续前辈的脚踪,在我们所访问的这三家教会中,爱心关怀的服事既是牧者自觉推动、在教会整体层面计划安排的,又是弟兄姐妹自愿自发、互相激励实行的。

 

S教会每天晚上都会有定时的异地代祷,小组长收集弟兄姐妹的需要,发到微信上,这样大家会第一时间知道弟兄姐妹的需要,并且一起同心为病人和有需要的家庭祷告。X教会同样先是团契内部互帮互助,如果问题比较棘手或者所需款项较大,会在同工会讨论,再报告给弟兄姐妹。近些年来,希伯弟兄感恩地看到:虽然教会没有专门推动,但一些弟兄姐妹被神的爱激励,加入了服事残疾儿童的机构。教会每个月也都会对这些机构有一些固定奉献。当在机构服事的肢体告诉教会有一些残疾儿童需要关怀时,弟兄姐妹就会排班去看望。

 

F教会常常是在小组和爱筵中聆听学子们的需要和期望,关注他们属灵生命的状况。在分享食物的时候,似乎人们也更容易说出自己真实的景况。有的学生经济极为困难,教会会关心他的生活需要,尽量补贴。有的学生病了,举目无亲,教会同工会带他去医院,为他付诊疗费。有的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住在克镇弟兄家,三个月免费吃住,找到工作之后才搬出去。每个周五晚上,学生们来到克镇弟兄家查经,有的人周六晚上还会参加祷告会,就住下来,周日下午才回去。两天一夜七顿饭,每顿饭最起码要坐满一桌,有的时候有三四桌。毕业远行的学生,总记得饭桌前,同工们是如何把最好的海鲜硬塞给他们。克镇弟兄希望教会有家的氛围,学生们也真是这样感受的,一放假他们就回到“家里”来。在“家里”,哥哥姐姐会带他们祷告、灵修、交流,带他们更认识基督,很多孩子就这样信主、成长、改变,成为一个新造的人。F教会的同工不仅在基督里竭力关爱这些学生,也带领他们能看到别人的需要,去服事别人。每个主日晚上,一些学生都会去福州的一个孤儿院照顾孩子们,带他们去海边玩。克镇弟兄说:“这个孤儿院的护工是基督徒,孩子们来孤儿院的时候都苦着脸,现在越来越喜乐了。团契的弟兄姐妹努力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孤儿,而是我们神家的人。他们现在会来教会做礼拜。大点的孩子有时也会来我们家。”

 

克镇弟兄期待这些学生毕业后去到各地时,能在当地教会参与服事。他也鼓励他们寻求主,奉献自己出来传道,参与宣教,在各地植堂建立教会。克镇弟兄服事学生团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得着一个人就得着他的家”。F教会所服事的学生,现在是一家一家地信主。当父母来学校探望孩子时,就看到孩子生命的改变。教会也会探访他们,有的家长可能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教会会找同乡与他们交流,也会在关怀他们的时候给他们传福音。

 

正如F教会的事工自然延展到孤儿院一样,并非刻意,在日常的点滴服事中,三个教会也看顾着一些较为特殊、更需关爱的群体,逐渐成为教会的专项事工,空巢老人、民工子弟、街边流乞、抑郁症患者等等都是他们曾经或正在服事的群体。那么,在对这些群体的服事中,教会经历到神怎样的引导和恩典呢?

 

1、探访老年人

 

X教会和S教会都有很多老年弟兄姐妹,关怀探访就成为教会很重要的一项服事。在立凯弟兄看来,探访是雪中送炭:“在人生命处于低谷的时候,能及时出现在他身边,陪他走一段路,就像阿尼色弗在保罗被监禁的时候出现在保罗身边一样(参提后1:16-18)。”老年人常会孤独、愁闷,又常因健康缘故不能到教会聚会,需要定期看望关心。在每月圣餐礼拜之后的一两个星期内,X教会的牧者都会到无法聚会的老年人家里给他们分圣餐。但是承担起大部分关怀老人的事奉的,并不是牧者,而是团契。S教会有一个姐妹团契,她们几乎每一天都会去厦门的医院、养老院探访肢体。X教会则是由老年团契中较为年轻的老人来关心岁数更大的老人。老年团契有三位非常宝贵的老人家,一位九十多岁、一位八十多岁、一位七十多岁,他们三人一组,每周都跑几个医院去看望不能来教会聚会的病人。那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文革时期因为信主的原因被打,肺部一直留着一个阴影,医生说,这是癌症。而她每天早晨四点起来为教会的每个人祷告。希伯弟兄说:“当我跟她一起出去探访的时候,听到她一直喘,那种喘很深、很吓人,我害怕她走到一半就不行了。我跟她说,您要照顾身体。她却说,我在家里也会死,去探访也会死,所以还不如死在路上。”

 

这些长辈基本上是自发服事,并不是教会安排的。如果老年团契有事工,来帮助的基本上也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因为发现各个团契自我关心较多,跨团契的事奉需要传道人去推动。所以希伯弟兄也会安排一些年轻人跟长辈一起去探访。实际上关心老人、听老人讲他们经历主的见证,生命会得到很多帮助。但是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工作占据了。所以X教会一方面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关怀老年人,一方面也在祷告是否建立一个老人院,因为很多老人感觉自己在家里与在养老院区别不大。“传统家庭教会的这个需要还是很迫切的,年老的弟兄姐妹希望彼此相爱地住在一起。”希伯弟兄说。

 

2、关怀打工子弟

 

X教会的大学生团契一直关心一个民工群体的教会。众所周知,与民工群体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就是留守儿童,鉴于与父母长期分开给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把孩子接回身边,但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他们无暇照料孩子,更何谈教育。所以,这个民工群体的教会就向大学生团契发出呼吁:“孩子们在街上乱跑,你们能不能过来给他们补习?”虽然这个教会位于遥远的城郊,但学生们五六年持续不断地做这项事奉。他们给孩子们补课,给他们传福音,办暑期补习班和营会,有时主日学比主日崇拜的人都多。一些未信的父母也会和孩子一起来,了解福音,然后信主。因为学生具有流动性,所以他们每年不断地呼召人参与这项事奉。现在这个事工到了需要建立体系的时候,好传给下一届的学生。

 

3、帮助街边乞丐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因为一个弟兄的介绍,立凯弟兄的弟弟全凯常去关心、探望街边的乞丐,把他们带到家中,所以就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乞丐小组。S教会聚会的地点,就在立凯弟兄家中。立凯弟兄一家住在楼上,教会在楼下。所以每个周五的早上,乞丐们都来到立凯弟兄家里聚会。过年过节的时候,立凯弟兄俩也会带着孩子去探访他们,与他们一起吃年夜饭。谈到对这些乞丐的服事,立凯弟兄说:“有一天我们快要吃完饭的时候,我弟弟带了一个人从外面进来,他头大大的,身体小小的,有点畸形,走路一瘸一拐,那个气味非常不好。我弟弟把他带到卫生间,叫他把所有的衣服、鞋子全部脱下来,统统丢到外面的垃圾箱里,然后叫他洗澡,穿上我父亲的衣服。当这个人从卫生间出来的时候,好像成为一个新人。后来他信主了,不只一次在我们的布道会上作见证。所以我的同工当时就开玩笑地称我弟弟为‘丐帮帮主’。其实乞丐很不容易带,我们曾帮一些人找了工作,但他们不会安分守己,甚至更愿意乞讨,不愿意靠双手劳动去生活。”因为服事这一特殊群体的难处,又因为没有同工接续,S教会现在没有再继续服事这一群体。但想起之前服事中所结出的果子,一些乞丐信主并且能够成长起来,生命真正发生改变,立凯弟兄仍然很被安慰和激励。

 

4、陪伴抑郁症患者

 

克镇弟兄在服事学生时感受到,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缺少物质,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关怀,他们空虚,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很绝望,应该陪伴他们走过艰难,一起祷告,一起交流,对教会来说,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关怀事奉。克镇弟兄的弟弟、儿子、媳妇、女儿都接过半夜打来的心灵求助电话。他们曾陪伴一个罹患抑郁症的姐妹三年,常常为她祷告,耐心聆听她,直至她在基督里被真正医治,重新恢复了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X教会中,有一位姐妹信主之后不久就去了外地,因为一些缘故患了抑郁症,想要自杀,从五层楼上跳下来。神怜悯她,虽然下半身瘫痪了,但活了下来。因为里面可能还是有基督的生命,她就认罪悔改。之后,她被送回国内,当年给她传福音的一位老姐妹——满宝姨,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去住。满宝姨当时已经70岁,自己的丈夫也是瘫痪在床,她和几位老姐妹一起照顾这位姐妹五年,给她针灸,做各样的事情。后来又有一位85岁的姐妹,将这位瘫痪的姐妹接到自己家住了两年。最后,这位姐妹可以拄拐起来走路,独立做理发的工作。她作见证说,自己心里曾经非常灰暗,但在这个过程中,神帮助她慢慢地走出来,明白神已经赦免了她,她自己的问题应当由自己承担,恢复了对神的信心。到现在,十七八年过去了,满宝姨还常来看望这位姐妹。

 

几位牧者在爱心关怀事奉上的体会与反思

 

教会中的爱心关怀事奉,不仅是彼此代祷、互相帮补、关爱弱势群体,更是在弟兄姐妹一生中的各个阶段去陪伴,遇到危机时介入,遇到挑战时扶助。例如X教会和S教会常要帮助弟兄姐妹处理后事,不单举行追思礼拜,有时牧者要亲自给故去的人擦洗,因为家人没有经验。希伯弟兄觉得这种危机介入本身就是牧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本性不愿意接受突发的事情,所以要在神面前安静祷告,在基督里我们领受非常多的恩典,这么一点点代价,怎么就不能摆上了呢?我们要常常向自己传福音,以背十字架跟随主来勉励自己。而且,也要换位思考一下人家的难处。其实所有的危机都是神出的题目,如果处理得好,关心得到位,神得荣耀,我们生命也得益处,跟弟兄姐妹的关系从此不再一样。所以我很关心教会中弟兄姐妹的婚丧。当你真介入的时候,和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再流于表面,而是获得新的自由,更亲密,更没有约束、没有面具。神给你机会服事一个人生命的深处,这不是常有的。”

 

大部分被教会关怀的人,会因着这样的服事满得安慰。而关怀帮助别人的人,本身也得激励、被造就。立凯弟兄说:“我总觉得我们切实彼此相爱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属灵磁场’。我们曾经去关心一位卧床多年的弟兄,他癌细胞扩散,甚至骨头都被侵蚀,非常艰难。但当教会的肢体去看望他时,他总有感恩的事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真觉得他非常可爱,他的生命充满了感恩。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有一天重新回到教会和众弟兄姐妹一起敬拜神。真没想到,几乎大部分因为患病不能来教会的信徒,都会表达同样的愿望。这让我很受激励。教会是神的家,我们的确当彼此切实相爱,让肢体有家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关怀是挺重要的一件事,身为牧者,不要觉得自己事务多,整天预备讲章,就忽略了关怀探访。若忽略了这些,最终你的讲章一定缺少活力。当你真实地去关心别人,有很活泼、实际的一些经历,你讲起来也会有力量,让弟兄姐妹听起来津津有味。”

 

预备讲章和关怀探访,确实是牧者在分配时间上常遇到的两难处境。针对这个问题,立凯弟兄的思考是,面对很紧迫的事件,就像耶稣基督所讲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一样,不能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当然,安静在主的面前预备讲章是重中之重,”立凯弟兄说,“但如果神把这件事放在你面前,那就靠主的恩典得力量去做。我觉得神呼召我出来,是牧会,不是开会。今天我看到很多牧者到处开会,羊群找不到牧人。在我们各个聚会点的联合同工会上,我常提到这件事,就是要知道神呼召我们来做什么。不过,我想我们还是必须先到主的面前来,先被耶稣服事,这样我们才有力量,不是靠着自己,而是靠着加给我们力量的主耶稣去服事人。这样的服事会更有果效。”

 

作为神所呼召的工人,清楚神的呼召,也在这个呼召上忠心、专心,才能够有深入的牧养。克镇弟兄介绍自己的服事经验时,谈到多年前拓荒建立第一个教会,是如何进到弟兄姐妹的家里,了解他的家庭生活,他的职业和爱好,他家人的性格,他个人的品德,他的灵性。了解以后,克镇弟兄先以祷告来回应,然后用神的话语来喂养弟兄姐妹,靠着圣灵的工作来改变他们。并且,他们一家尽心做接待的服事,自己家生活简单,来了客人却会预备得比较丰富,所以孩子反而期待有客人来。他们不仅接待客旅,也接待病人。因为以前山区没有医院,所以很多的病人都住在克镇弟兄家。有一个弟兄得了重病,连亲姐姐也不愿意照顾他,他就住在克镇弟兄家里七年。克镇弟兄不但照顾他、补贴他,也培养他成为传道人。病愈后,这位弟兄成为教会的主要同工。

 

这样的牧养当然比较辛苦,要花很多时间精力。但到教会差不多有一百多户人家的时候,克镇弟兄仍去一一了解他们的情况。这样不辞辛苦的服事,正是因为他看到其中的重要意义。现在克镇弟兄作为长辈服事年轻人,也尽力和他们做朋友,他说:“虽然我和这些孩子有代沟,但是最要紧的是要谦卑自己。我对他们说,你们是老师。因为我没怎么读过书,而他们都是大学生。我现在跟中学生和大学生都聊得来,我也可以玩微信的。我觉得要先聆听他们,了解这些年轻人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用神的话安慰他们,跟他们一起祷告。时代会改变,但是主的话不改变,他不改变的话语是适合每个时代的人的。并且,不管年长年幼,每个人最需要的都是真爱。以前我们在乡村真正地付出了爱,现在回去的时候也感到和弟兄姐妹的关系不一样。所以我常常引用哥林多前书13章说,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被主爱了的人,自然而然会流露出对他人的关爱,这几位牧者用心地服事神所托付的弟兄姐妹,教导主的话,践行主的话,深深影响了教会同工的事奉,使他们能突破自我,靠着主关爱他人。但是,教会仍在世界之中,人的罪性和世俗的牵引,既拦阻合神心意的事奉,又容易掺杂在其中,使状况更为复杂。所以几位牧者也特别提出他们所省察到的、在爱心关怀事奉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是动机。“能够与别人分享神的恩典,本身对我们来说就是恩典,也是一个机会,”立凯弟兄说,“所以,必须注重你自己做这些事的动机,你是为了基督,为了永恒,为了爱,还是为了彰显你自己?或者在神的面前换取什么好处?另外,动力也必须是来自于基督爱的激励。弟兄姐妹需要建立起正确的服事理念,先把自己献给神,然后再来做这些事。”

 

希伯弟兄说:“基督徒彼此相爱实际上是神生命的流露,但是神的生命是怎样流淌到我们身上呢?是藉着救恩。明白了神的爱,才会有真实的爱心。所以我觉得重生得救的人的爱会比较真诚,如果还是一种宗教行为,行得就会比较做作,因为带着别的目的。如果没有对福音的伟大、对福音刺透内心的直接感受,看似热心的服事很多时候掺杂了自我彰显和自我实现的动机,因此就不能持久,因为关怀是要不断付代价的。此外,为了事工、为了教会增长去爱别人也不像是爱。我们应当一直在救恩中提醒自己:我们得救都是因为白白领受了神的爱,因此不应以一种世俗的关爱诱使人入教。爱是从神而来,所以,鼓励弟兄姐妹去爱别人的时候,一定是先回到基督的爱里,看神怎样为我们舍己。当他们只因为神的爱而去爱的时候,就会比较自然。这几年我们学福音神学,就会发现教会中自发性的关心和关爱更强烈了一些。当我们在讲台上讲爱心关怀是福音带来的好行为,而不是取代传福音,大家就会比较容易地摆上和奉献。我们也会多讲一些长辈的见证。因为常常有人不懂得怎样爱别人,这些见证就会触动他们去思想,引导得好,会形成很好的氛围。”

 

第二,是人的回应所带来的挑战。这往往也是对动机的一个检验。被关爱帮助的人中,总有一些人会觉得这是教会应该为他做的,或者以为教会关心他有什么其他目的。当他们对教会不理解,讲一些负面的话时,如何帮助弟兄姐妹来面对呢?希伯弟兄说:“当一些情况没有往预期的方向前进,你发现被帮助的人生命有别的问题,不只是这些缺乏,可能需要被对付和管教,其实挺挑战我们持续爱他的心,大家可能就不想再关心他了。但其实还是需要坚持。但在关心的时候也要小心,注意他的感觉和自尊心,按照他属灵生命的大小来引导。比如你要明白什么时候去探访他是合适的,什么事情是不要去刺激他的。”

 

立凯弟兄谈到他曾经历过的伤痛。当看到教会曾关怀帮助、被神以大能医治的朋友背弃福音、转而拜偶像的时候,他无法再照常骑车回家,只能推着车走回去。想到主耶稣的榜样,他才重得安慰。当主在加利利的服事被猜疑论断、似乎没有果效时,主并不灰心,而是转而面向父神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太11:25)这节经文激励立凯弟兄“行善不可丧志”(帖后3:13)。并且,他想到自己其实也是很不可靠的人,常常也在前辈帮助自己的时候觉得理所当然。所以,回到主的面前是最重要的。面对“不法的事”,对人的关爱怎样才能“忍耐到底”?立凯弟兄说,只有深信神的呼召与托付,并且常常回想主耶稣是怎样爱自己。“若不是主不放弃、不改变的爱,我不可能走到今天。”立凯弟兄说。

 

第三,是在服事当中设立界限。首先,交托给主,自己不要有太多的预期。希伯弟兄说:“当你去关怀弟兄姐妹的时候,情况常常不会按着你的预期发展,神会让他学其他的功课。病情的走向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对方心态也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你只能问:‘神,你要我做什么?’等到你关怀的人作见证、和你分享的时候,你会看到神的工作,然后得着很多帮助。如果你目的性很强地去帮助他,他也会迎合你的目的回应你,这样反而不好。我们教会一位姐妹的女儿,因为读高中学业压力较大,她个性又要强,突然就出现了精神问题。这个女孩当时还没有信,教会弟兄姐妹就建了一个微信群,十几个人一起关心她。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女孩还是跳楼了。但神保守,她只是骨盆裂了,脚踝和手骨折了,住进了医院。我们本来有些灰心沮丧,但没想到,她进医院后情况反而越来越好。我们只是继续关心她,也没有特别做什么,但这个小姐妹现在不仅继续读书,成绩优秀,还常常来聚会,跟小组弟兄姐妹相处得很好。因为这件事,她妈妈的生命也得到复兴。所以,有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有时我们也觉得太麻烦,心里打退堂鼓,但是神的工作让我们惊叹。”

 

其次,要有次序,并且是按着自己的力量来服事,不要勉强作难,而是甘心乐意。立凯弟兄说:“我觉得任何时代都会有穷人,而且都会有一些其实并不贫穷却自以为贫穷的人,也有人总需要别人的资助。所以我的观念是,先帮助信徒,这是次序。并且,在服事的过程中,不要包办代替。例如我们教会,因为年长的人多,所以经常有追思礼拜的事奉,我会提醒服事的弟兄姐妹,我们是为主来做这些事情,但是去世的人有自己的家人,他们有应尽的本份。他们能做的、当做的,我们就不要替他去做,我们只做他做不了的事,不然教会会被拖跨。”

 

第四,是专注于福音。“我们服事的方向是关注被服事者与神的关系,特别对于已经信主的人,你必须要让他明白福音能够应用在他的生命里,”希伯弟兄说,“传统家庭教会对相爱的关系要求高一些,但有时会忽略真正的福音目的,而仅是建造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探访的时候,应当关注比较深刻的问题:他重生了吗?他是怎样信主的?如果他得了很重的病,你要问他:‘您知道自己死后去哪里吗?’这很重要!如果他还是不太明白,你要问得更仔细一点:‘如果让您选择,是病好了但进不了天堂,还是病没有好但进得了天堂,您会选择什么?’他的回应能够反映出他真实的属灵状况。所以,要有意识地把谈话引向属灵的交通。”

 

对于关心尚未信主的朋友,立凯弟兄建议:“向慕道友传福音,我想有一点是尽量避免只为着物质和肉体上的好处,以免我们的福音成为廉价的福音。另外,帮助者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要居高临下,给受助者应有的尊重,一定要记住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你不能轻看他。人在病痛和困难当中,心确实会相对柔软,容易接受福音,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要把握住机会,把福音带给他,然后带他来教会,在小组中和弟兄姐妹一起学习、成长。”

 

第五,推动教会整体服事,而非只是一两个同工或团契投入爱心关怀的事奉。希伯弟兄反思X教会的服事,觉得所担忧的地方就是服事中的不平衡。有的小组、团契做得不错,有的不行,因此新进来的慕道朋友,牧者就会选择让他进入更有爱心的小组。结果一些小组人数越来越多,一些小组越来越少。希伯弟兄觉得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1)对同工的培养和训练。教会需要建立一个好的牧养体系和培训体系,帮助组长成长。首先,只有神学进深了,才能知道什么是在真理中的彼此相爱。其次,必须有实践性的训练。现在X教会的门训是自主报名,而希伯弟兄期待以后能建立成体系的门训,使得每一个同工在成为小组长之前,就在福音里被更新过,在神的爱里被深深触摸过,真理清晰也懂得一些服事的技巧。2)治理方面的不清晰。希伯弟兄说:“职责是需要建立和明确的,甚至可能教会需要一个探访部,或者每个团契应该有负责这方面的同工。我们现在也在慢慢寻求教会治理方面的突破,能够让有不同恩赐的同工各尽其职。”

 

S教会也面对相似的情况。因为教会人数不断增长,服事就容易有很多缺漏和不足。一些弟兄姐妹有时一个下午要去看望几个病人,探访几个家庭,就容易落到形式化的走过场当中,而教会大部分的弟兄姐妹却还没有被带动起来,只是关注自己的家庭、小组,不能从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立凯弟兄看到,这必须要圣灵在人心里动善工,不然讲的道理再好,无法身体力行。与过去的教会相比,立凯弟兄感到,现在弟兄姐妹的属灵资料太丰富了,而且生活也非常安逸,教会正在面对世俗化的侵蚀。一方面信息量大,却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我们失去了对神话语的单纯信靠,贪恋像荆棘挤住了信心。“以前我们虽然什么书也没有,只有看圣经、背圣经,但是我们却有一颗爱慕神的心,”立凯弟兄说,“只要神的一小段话,一首诗歌就能够让我们极为感动。因此,我觉得那个时代也是非常奇妙和甜美,神许可我们遭遇一些难处,被剥落了许多世上的东西,但是神却把自己给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广度,却没有深度。我觉得教会必须彼此相爱,这一点比制度更重要。若不能彼此相爱,再好的制度也会失去见证。所以,工人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有好的人才有好的教会。”

 

那么教会应当如何将一批批同工建造起来呢?立凯弟兄的看见是,教会不能像世界一样实用主义,只看重人的才华。首先,教会必须确认一个人的呼召,也要在服事的过程中多注意品格的培养,这是关键的一点。神没有难成的事,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但他在造就人、栽培人的事上,付出了足够的时间、耐心和代价。

 

教会之间的爱心关怀事奉

 

爱心关怀的事奉,不只限于教会内部弟兄姐妹的互相帮补,或对于某一未归信的群体的看顾爱护,一个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教会之间,也需要彼此联络帮助。F、X、S这三家教会的牧者同工,既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也常会邀请对方来本教会讲道、培训,他们也一同帮助周边的教会。这一方面是杨心斐阿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国度的眼光。希伯弟兄说:“当我们去帮助一个跟自己教会的事工没有任何关系的教会,他们经历神的时候,我们也经历神,同得造就。带领者愿意帮助不同的人,对弟兄姐妹也是一个榜样。而且,教会之间有了这样的关系,联合性的事工才容易展开,只是以章程来推动,会比较困难。我们这里,哪个教会若开始建立的时候经济上不宽裕(例如民工教会),我们就会在同工会上讨论,为他们奉献。”

 

“另外,在讲台上的服事、工人的培训上,比较强的教会可以帮助比较弱的教会,我们教会在周边有许多培训点、宣教点,每个月都会有弟兄姐妹去讲道,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事。”立凯弟兄说。

 

“教会一定要打破所谓的高山门,教会是神的家,都是一家人,”克镇弟兄说,“农村教会现在最需要城市教会去帮助。我为什么在2003年来福州做学生工作呢,就是因为看见不久以后城市教会会帮助农村教会。城市教会有一些知识分子周六日可以去帮助农村的讲台,农村教会的弟兄姐妹最起码也可以为城市教会祷告。像我们教会办重要聚会的时候,都有24小时的连锁祷告,但城市教会就没有这样的时间和动力。并且,我个人觉得,办孤儿院和老人院,是这个时代的家庭教会要面对的事情,若有条件,教会还可以办医院。教会历史中,宣教士通过医院、孤儿院、老人院、学校撒下福音的种子,这也是长远的福音事工。但我觉得要注意的是,这些事奉必须是真信徒来做,并且也需要各个教会彼此配搭、一同开展。”

 

结语

 

爱心关怀既是容易热心,却需警醒的事奉,也是要真付代价,且不能回避的挑战,因为这是我们“从起初所听见的命令”。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什么是爱,他既然赎了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就喜悦我们热心为善。在行为和真理里彼此相爱,既是主的恩典,也是主的要求。然而,面对教牧事奉中接连不断、似乎无穷无尽的需要,深感无助软弱的同工们,真是需要靠主得力量来遵行神的旨意。在访谈中,立凯弟兄所劝勉我们的一段话,也许正是许多同工的感受:“我跟我的家人都是很普通的人,神竟然用我们,我觉得非常感恩,当我看到无论寒冬酷暑,每个主日都有几百个男女老少按时有序、有条不紊地到这样一个普通的屋子里安安静静地听主的道,并且带着自己的儿女、自己的朋友,我心里会很自然地涌出感恩和赞美。同时,我也提醒自己,他们来教会是为了见耶稣,寻求更多地认识神,那我能够拿什么给他们?除非基督真正地满足人心,我们不可能凭着自己叫人得着真正的帮助。弟兄姐妹对我的信任,对话语的渴慕,给我很大的激励。他们生命的改变,也让我看到今天所做的服事,是与永恒紧密连接的工程。所以,虽然我们很渺小也很有限,但是我们的服事是无比的神圣。正如保罗对腓立比教会所说: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腓2:13-17)”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