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page 19)

期刊

门徒训练现场化:个人布道的重要性

[ 本刊编辑部 ] 在这一强调个人布道操练的门徒训练中,主的真道在被充分教导的同时,也经由布道现场被学员更好地吸收。在门徒训练现场化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学员们既经历了知性的长进,也得到了情感和意志上的造就。既见证了学员个人性的成长,同时也看到了共同体的成长。整个门训共同体既经历内部的建造,也在受训的同时担当着主所托付的大使命,这就既保证了共同体内部的健康,也促进了向外的扩展。这样的门徒训练一定会促进全教会的健康和发展:“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阅读更多 »

有效的个人布道

[ 杰里米•沃克(Jeremy Walker) ] 有效个人布道的目标是将荣耀归给神,是看到一个个罪人归向基督,进入一家健康的当地教会,在神所赐下的牧者的牧养中接受教导和保护,逐渐变得忠信,自己也能成为服事主的人。我们都是个体信徒,同时也是某个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的成员。在我看来,若想成为有效的个人布道者,我们必须在祷告中寻求以上列出的这些品质,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它们。它们源自一种将自我献上的意志,一种传讲福音的确信和一种怜悯世人的心肠。我相信,如果你能培养这些品质,一定会帮助你有效地开展个人布道事工,将福音信实地传讲给那些还不认识我们救主的人,因为我们将看到神会亲自将他所拣选的人加给我们,使我们为福音的劳苦结出果实。

阅读更多 »

传福音误区面面观

[ 王以撒 ] 既然我们蒙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所洒,既然我们所盼望的主耶稣就快再来,既然如今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我们就当继续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守并传扬这救人灵魂的福音。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交流与祷告,相信主会借着我们这样的努力,使我们逐渐学会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传福音的误区,也使我们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到他伟大的拯救行动之中。

阅读更多 »

两种传福音的观念:“现代的”与“清教徒的”

[ 巴刻(J.I.Packer)] 在本文中,我证明了清教徒在赢取灵魂这个任务上,其方法如何被他们的神学所规范。这种神学认为,堕落的人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转向神,传福音者也没有能力使人这么做。清教徒的看法是:只有神透过他的圣灵并藉着他的话语,才能使罪人产生信心;而且神如此做时,不是按我们的想法,而是按他自己自由的旨意。清教徒会说,我们传福音的方法,必须与这条真理一致。任何基于其他教义的行事方法,都不能被接受。清教徒的看法,似乎无可辩驳地符合圣经,而且,正如我在本文中所部分证明的那样,其结果对改革延续到今天的福音派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阅读更多 »

两种护教方式:前提护教和证据护教

[ 托尼·佩恩(Tony Payne)] 我与古普塔的交流也凸显了福音派用来捍卫和确认信仰的两种方法:前提法和证据法。前提护教者认为,许多人不接受福音,是因为他们的前设阻碍了他们,应对这一点,前提护教者从上帝在基督耶稣和圣经中的启示开始。证据护教者从一个点入手,即,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共有“合理性”的观念。在此基础上, 证据护教者们提出了各种证据,以证明经文是真实的。与前提护教者不同,证据护教者不是“预设”上帝的启示是真理,而是证明它是。在本文中,我们将查看这两种护教方法,它们主宰了福音派人士与非基督教世界的互动方式。它们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以及,过度护教是件坏事吗?

阅读更多 »

世界不是无主的园子——安东尼•弗卢的园丁比喻和来临的圣子

[ 陆昆 ] 世界不是弗卢比喻中的园子,我们所信的神不是永远不出现的、以任何方式都不可探测的神,相反地,他是以经验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的神,并且是进入到人的经验中、可辨识的神。事实上这位园丁在人们的眼前和经验中出现了,而且行动着,他就是耶稣。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个园子没有主人,也不是因为他的儿子没有临到你,而是因为你不愿意把这个权利归给他。你试图拥有对自己的支配权,虽然你实际上没有,但却仍然想要这样,所以你拒绝真神,甚至不惜把他彻底驱逐出去。

阅读更多 »

中国内地会的巡回布道策略 ——戴德生牧师在1877年赴华宣教士大会中的发言

[ 戴德生 ] 巡回布道并非今天流行的短宣。今天的短宣通常是去到福音已经成熟传播的地方获得体验,而十九世纪末的巡回布道则是到福音未及之地拓荒撒种。戴德生所描述的理想的巡回布道方法,是系统地循环走访某个地区的大城和要镇,作为将来植堂布道、掘地深耕的预备工作。整个事工都是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每个人只能履行一小部分而已,但他却又不是孤立的。我们的主会呼召一个人放下一事,也会预备另一个人拿起同一件事。保罗这位撒种的,他自己未必会见到他所作之工的果效,但是神差派了亚波罗去浇灌。“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阅读更多 »

我们是合一的吗? ——对比更正教与天主教的圣礼观

[ 史普罗(R. C. Sproul) ] 罗马天主教会一直很看重生活的圣礼特质。罗马教会之所以有七个圣礼(圣事),而不是像大多数更正教团体那样只有两个圣礼,其中一个原因是,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基本是建立在一种从圣礼角度出发的人论上的。所以,在这个领域,更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和分歧。无论是更正教还是天主教,双方立场都没有什么改变,以至于能消除圣礼中的长期差异。罗马天主教的观点仍然充斥着错误和迷信。特别是在继续坚持洗礼传达了称义的恩典,以及继续坚持教导每次施行弥撒时基督的身体却重新破裂这两个方面,罗马天主教仍在宣称那些令相信和倚靠上帝话语的人所厌恶的观点。

阅读更多 »

抢救灵魂!

[ 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暗藏的不信在人心里占了上风。我们若真心相信凡未得重生、不圣洁的人都必受永久的责罚,当我们望着对方的脸——尤其当对方是我们最亲密、最珍视的朋友——的时候,怎能止住自己的口不说,怎能不为他们哭泣呢?因此,是我们心中暗藏的不信在耗损我们各种恩典的活力,阻碍我们行使自己的责任。基督徒啊,如果你切实相信自己不敬神的邻舍、妻子、丈夫、儿女,若不在被死亡掳去之前彻底地悔改,就必永远身陷地狱,岂不会使你昼夜不分地劝说他们,直至他们被说服为止?若不是这该受咒诅的不信在作祟,我们自己和邻舍的灵魂都定能比眼下更多地受益。

阅读更多 »

在基督里献上神所悦纳的灵祭[注1] ——“信徒皆祭司”的教义与应用

[ 马修(P. G. Mathew)] 所有相信基督的人都是祭司,路德想到了这一点,是在他确信圣经是基督徒唯一的权威之后。当他研究圣经,尤其是保罗的罗马书时,他发现,在基督里并透过耶稣基督,信徒拥有神的义,因此可以直接亲近神,不需要傲慢的祭司制度作为媒介。因此,“信徒皆祭司”的教义,是“称义乃唯独本乎恩典,唯独藉着信心”的教义之续篇。那些披戴了神完全之义的人,是在神面前蒙受欢迎的。没有一个基督徒需要主教(pontiff),意即“架设桥梁者”,因为唯独耶稣基督是通往天父的道路。

阅读更多 »

从改革宗传统看基督徒的事奉方式[注1]

[ 麦克•霍顿(Michael Horton)] 要么在从事世俗职业的同时,通过传福音扩张神的国度,像其他基督徒一样;要么离开世俗的工作,开始蒙召进入话语和圣礼事奉的过程。虽然这种对事奉的理解看起来更加复杂,但最终会大大简化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它不仅释放了原本认为基督徒的热情必须通过全职事奉才能表达的信徒,使他们继续从事世俗的职业;同时也鼓励我们将我们的牧师看作是基督特别的代表,使他们离开管理饭食的工作,更多地投入到祈祷传道的事工。

阅读更多 »

对“祭司职分”的圣经神学式研究

[ 林昱 ] “信徒皆祭司”的教义不仅成为新教与天主教的重要分水岭之一,也成为改教历史中激励新教信徒可以前赴后继地改革和建立合乎圣经的教会的重要动力,既然这个教义如此重要,那么仔细去探究整本圣经对祭司职分的启示就尤显关键,这不仅能够为我们找到“信徒皆祭司”的圣经支持,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思考该如何在日常的基督徒生活中去应用这个真理。

阅读更多 »

祭司的国度 —— 再思“信徒皆祭司”的释经基础

[ 狮亚 ] 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虽然都引用祭司的国度所涉及的经文来阐述福音与教会的议题,但却并未就祭司的国度本身的圣经脉络做深入的讨论。本文将对“祭司的国度”这一圣经神学的主题做一个概要的梳理。我们将看到它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信徒皆祭司的论点,也使我们进一步深思教会当怎样在十字架的福音这一根基上建造。本文认为“祭司的国度”这一论题不仅为解决改教时期教会秩序的错谬提供了基础,也回答了教会的建造和复兴为何必须是以十字架的福音为中心和根基的。祭司的国度提供了一种圣经神学式的教会论框架。

阅读更多 »

“信徒皆祭司”是宗教个人主义吗?[注1]

[ 菲尔·牛顿(Phil Newton)] “信徒皆祭司”的基础在于与基督的联合,对“唯独圣经”的信靠,以及对圣徒共同体的关注。众肢体联合为一体,彼此服事,并且共同在真理之上稳固站立。在“信徒皆祭司”这种祭司方式中,没有任何所谓粗鲁而质朴的甚或极端的个人主义得以抬头。让我们回归“信徒皆祭司”,而非“信徒是祭司”吧!极端个人主义依然存在,是我们这个时代分裂的灵。

阅读更多 »

忠于福音,尽我们祭司的职责[注1]

[ 蔡斯•库恩(Chase R. Kuhn)] 罗马的祭司制度意味着死亡,因为他们事奉的方式极大地损害了福音的信息。若今天的教会要继续忠于福音,那么教会的事奉就必须和福音的信息相匹配。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教会里摆脱教牧的领导。恰恰相反,我们要保护牧者的工作,要求被按立担当这一职分的牧者坚持做他们主要的工作——传讲上帝的道!与之同样迫切的是,所有基督徒都必须要被提醒,事奉的工作并不仅仅属于牧者。施本尔曾睿智地表示,神职人员无法承担所有的事!基督建立他的教会,需要每一位成员都切实担当起在肢体里所事奉岗位的职责。

阅读更多 »

座谈会:“信徒皆祭司”与今日教会牧养

[ 本刊编辑部 ] 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同工 ,一起探讨“信徒皆祭司”这一教义所涉及的对福音和教会的理解,以及对当下教会建造的意义,会中所探讨的论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徒皆祭司与宗教改革的“福音再发现”有怎样的关系?第二,“信徒皆祭司”在更正教教会论的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三,弟兄姐妹受现代个人主义的影响,经常将此教义误解为基督徒都成为自己的祭司,从而不需要他人,这样的误解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第四,既然“信徒皆祭司”,在牧养中该在哪些方面具体地推动信徒的个人生命成长?对于教会共同体的建造,这一教义又有哪些建设性的意义?教会在面向不信的世界时当有怎样的责任?

阅读更多 »

从“信徒皆祭司”谈教会治理

[ 本刊编辑部 ] 当教会致力于建立体制、按立圣职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回到“信徒皆祭司”的原则,从中得到提醒,避免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体[]走向僵化与专制。圣职人员处于神所给的尊荣和职分时,有时因为人的罪性使然,可能会产生傲慢和专权,他把这个不同由职分工作的不同,扩展到属灵程度的不同,扩展到等级的不同,这个其实又在某种程度上重蹈了天主教神职人员专权的覆辙。另一方面,弟兄姐妹也不要以为,教会中的服事都应该是圣职人员来做的,自己不必服事。还是要回到“信徒皆祭司”的教义里,按照神所赐的功用,渴慕成长,接受装备,各尽其职,这样教会才能被建造,我们也才能在爱中被建立。

阅读更多 »

我们是合一的吗?[注1]——天主教的“教皇无误论”

[ 史普罗(R.C. Sproul)] 1870年7月18日,作为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的一部分,罗马天主教正式出台了对“教皇无误论”的定义。它被宣告为de fide(该作为信条遵守的),意思是说,它是教会官方的教义,否定它就会被定为异端。大会上投票决议是否赋予这个教义以de fide地位的票数比是533:2。所以,对“教皇无误论”教义的正式宣告是相当近期才出现的,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很久的事情。然而,教皇无误的观念以及对于它的真理性的确信却是在教会历史中很早就生根了的。

阅读更多 »

唯独神的荣耀[注1]

[ 大卫•范德卢内 (David VanDrunen)] 我们在学习“五个唯独”时,不是在重复这些口号,而是积极地拥抱源自圣经教导和被宗教改革所复兴的敬虔信仰。我们来思考主的荣耀以及宗教改革的主题之一“唯独神的荣耀”。改教家们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使我们必不至走偏。为了对抗高举我们的话在神的话之上以及靠我们自身的行为来寻求永生这些生生不息的试探,改教家们呼吁教会回归到唯独圣经、唯独信心、唯独恩典、唯独基督,如此他们也提醒我们所有的荣耀都归于神而不是我们。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