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hurchChina (page 20)

ChurchChina

多特信经(小雅各译本)

译/小雅各     第一项教义:神的拣选和遗弃 第一条: 因为众人都在亚当里犯了罪1,处在咒诅之下,当受永死2,所以,神任凭世人走向灭亡,并因罪的缘故定他们的罪,祂也没有行任何的不义3。正如使徒保罗所说:“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罗3:19)。而且“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而“罪的工价就是死”(罗6:23)。 1 罗5:12; 2 罗6:23; 3 弗2:1-3 第二条: 但神差祂的独生子到世间来,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约壹4:9),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第三条: 为了使人可以相信,神在祂所定下的时刻,施恩差遣这大喜信息的使者1,到祂所预定要听到福音的人中间;藉着那些牧者的传讲,呼召他们悔改并相 …

阅读更多 »

《教会》“牧会现场”系列专辑五:传福音

  前言   福音与传福音   抢救灵魂! / 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用爱心说诚实话——改革宗传福音之道 / 金·瑞德贝格(Kim Riddlebarger) 灵火继焚烧! / 唐崇荣 传福音误区面面观 / 王以撒 世界不是无主的园子——安东尼•弗卢的园丁比喻和来临的圣子 / 陆昆 为什么要信耶稣 / 以思   向不同人群传福音   生死攸关:向亲人传真福音 / 以思 如何给儿女传福音——就家庭中的信仰教育采访以勒弟兄 / 本刊编辑部 我们的年轻人在想什么?——浅谈如何向80后、90后、95后传福音 / 陆尊恩 神的国与后现代处境中的传福音与牧养 / 耶孙 给穆斯林传福音——理论思考和实践范例 / 约翰·克拉森(John Klaassen) 向 …

阅读更多 »

再来一碗“基督教牛肉面”

[凯若思] 一个是“永恒、属灵的基督国”,另一个是“作为过渡的今生”也即“物质和世界国”。基督徒在前一个国里的生命实际,将会(“应该”)呈现在后一个国里。问题在于,信心在行为中的呈现“有诸多弹性、自由、模糊、相对、多元、错误、不确定和历史的局限”。

阅读更多 »

附录:中文圣经译本名录[注1]

本名录主要基于“海恩波(Marshall Broomhall),《道在神州: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与流传》一书的原附录、译者蔡锦图博士的考证以及同书中的附录“中文圣经的流传”一文整理,并根据多方面的资料补充了部分传教士的中文名和国籍背景。

阅读更多 »

从功能理论进路探索汉译圣经前路[注1]

[彭国玮] 找出译文的对象后,就要进一步回答以下问题:预期达到的功能是什么?若偏向工具化翻译,那是否容许运用目的语的文化?若是文献化的,译文要反映源文化多少的语文形式和特色?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翻译任务概要,用这任务概要来评定译文是否适切。

阅读更多 »

如何翻译圣经?[注1]

[皮薛士(Vern S. Poythress)、古德恩(Wayne A. Grudem)] 语言学家和翻译教师提出“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此理论倡导的核心原则是含义优先于形式。译者首先需要译出一篇文章的基本含义或者明显含义,但是译者也不该止步于此,而是应该尽自己所能,包括更多的附属含义。换句话说,译者应努力达到“最全面的对等”。

阅读更多 »

圣经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注1]

[圣经翻译机构联盟(FOBAI)] 圣经翻译机构联盟(FOBAI)肯定圣经提供的灵感及其权柄,并委身于实现以下的目标:1.要精确地翻译经文,绝不丢失、改变、扭曲或润色原文的含义……5.要竭尽全力确保译文没有被任何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议题、文化议题或神学议题所扭曲。

阅读更多 »

应用圣言[注1]

[周毕克(Joel R. Beeke)]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加尔文及加尔文主义者还被称为“经验派”。如此讲道乃是加尔文主义的核心,它涉及基督徒如何在生命中“经验”到合乎圣经的、加尔文主义的教义。这种讲道工作的任务是藉着圣灵恩允,使得信徒彻底改变一新,实实在在地越来越有救主的样式。

阅读更多 »

对霍顿《称义》一书的书评[注1]

[马可•马特斯(Mark Mattes)] 霍顿处理的是今日对称义是唯独因着恩典、唯独通过信心的两个直接的反对之声:激进正统主义和保罗新观。二者都认为传统称义教义不可信。霍顿很有智慧地破除了这两者对于传统更正教称义观点的批评,同时又肯定了这两个观点中值得称赞的部分。

阅读更多 »

《和合本》译经原则和评估[注1]

[周联华] 和合本翻译委员会通过了十八项译经原则,这些原则建基于以前中文圣经翻译的经验,是译经者的宝典,不但使新旧约中没有隔阂,而且自有它的一致性。在这些原则下,《官话和合本》终于定稿、送印,在1919年4月22日出版了。这是上帝的恩赐,和极大的神迹!

阅读更多 »

将奇异归回给恩典[注1] ——利戈尼尔事工采访霍顿博士

[伯克•帕森斯(Burk Parsons)] 我想向人们展示的是在所有的作品后面的那个人,那个在教授头衔后面的人。我希望这个采访能够真的激励神的百姓,他们能以近距离地看见你的生活和神如何使祂所交付给你的事工成形,也向你提供一个场合,在这里你可以向其他人传递你在生活和事工中学到的内容。

阅读更多 »

我们舍弃了与选择了什么?

我们舍弃了描述封面中的旷野。它如寒冬,正在眼前。但主已复活得胜!复活的主在天上注视着:藉着信心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教会,仍行在耶稣也曾行过的旷野。我们在基督里。我们在基督里祷告。我们在基督的代祷里。我们在基督的代祷里代祷。

阅读更多 »

祷告:信心的实际[注1] ——马太福音6:5-6释经讲道

[陆昆] 基督徒相信上帝的临在、垂听和应允不是出于宗教本身有的普遍性的情况,而是带着明确的有根据的信心,这信心来自对上帝的一个特定的作为的知道——我知道上帝通过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所成就的事是真的,我知道这件事的意义,而且上帝的灵也在我里面印证这是真的,并且向我显明这件事的意义。祷告是信心的实际。但若没有福音里的信心,祷告就沦为没有信心的表演。

阅读更多 »

当我们在祷告中——三位传道人讲述自己的祷告旅程

[本刊编辑部] 如何以福音为根基,建立信徒个人和教会的祷告生活?本刊编辑采访了杂志的三位作者,以同心、同工、同行三个角度分别切入他们的祷告生活,展现其中的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思考。愿这三位牧者真挚的分享能激励我们在福音中、在圣灵里、在教会中恒切祷告。

阅读更多 »

祷告的规则[注1]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 对真正的祷告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罪和悔改。祷告把你带入上帝的同在,而你的罪在那里就暴露了,这就驱使我们更强烈地寻求上帝,求赦免和帮助。加尔文写道,“当我们心里充满真实的谦卑而虚己时,我们应当被激励祷告,因确信神必定应允我们。”奉耶稣的名祷告代表着,在祷告中来到上帝面前时,有意识地信靠耶稣所给我们的救恩和接纳,并不是依靠我们自己的信用或记录。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