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期推荐文章 (page 6)

本期推荐文章

讲道今昔——按着神的圣言讲

[桂丹诺(Sidney Greidanus)] 今日的讲道者既不是旧约圣经时代的先知,也不是新约圣经时代的使徒。他务要谨记今昔讲道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今日的讲道者不再如同先知那样直接从神那里领受信息。今日的讲道者也不能像使徒们一样宣称自己是“目击证人”。然而,只要他们的讲道基于圣经,今日的讲道者仍然可以宣称自己所讲的是神的话。

阅读更多 »

上帝与圣经:经文概览

[提摩太•瓦德(Timothy Ward)] 上帝选择将祂自己呈现给我们,并且在人类的话语中并亦通过人类的话语在我们身上行动。当我们遇见这些话语时,上帝便在与我们的关系中行动,尤其在祂向我们做出约的应许上。上帝用祂的应许行动定义祂自己,以至我们遇见上帝的应许本身就是遇见上帝。上帝来要与我们在祂约的应许中相遇,祂所使用的至高形式是通过作为一个整体的圣经的话语。因此,遇见圣经的话语就是遇见行动的上帝。

阅读更多 »

认出神话语的能力 ——关于讲台事奉的对话

[本刊编辑部] 传道人预备讲道时做出解经大纲,只是他的准备工作。他不能停下来,而是要继续追问:“为什么我要在这个礼拜天对上帝的这些百姓说这些信息?”神的道并不是追着、撵着替我们解决问题,而是把我们带到我们生命真正的问题上。神的道在我们的自觉中创建我们原来没有意识到的处境、没意识到的关系,然后在那里向我们发出命令和邀请,对顺服者给予应许,对抵制者给予审判的警告。

阅读更多 »

Z城教会的传承与更新

[本刊编辑部] 伴随着教会的复兴,史芳看到兴起下一代人服事教会的重要性。1992年,史芳37岁的时候,她开始发动全教会的人为一件事祷告:求神兴起年轻的同工传棒接力。当时弟兄姊妹每个月都有一个星期要到教会晨更祷告,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大家就一起为这件事情祷告。全教会为此坚持祷告了15年。

阅读更多 »

纪念多特会议(1618-1619)

[康纳利斯•P•维尼] 今年距离在荷兰多德雷赫特召开的多特会议已经有400周年。在当时的荷兰教会内,亚米念及其追随者就有关拣选问题的教导引发了一场持续的争议。多特会议正是为解决此争议而召开的,给教会留下了丰富的福音遗产。因此,对于那些珍惜“救恩是唯独倚靠恩典并唯独通过基督的工作”这个教导的人来说,通过纪念这场伟大会议召开400周年及其所产生的信条,即《多特信经》,是一次向神表达感恩的好机会。

阅读更多 »

再来一碗“基督教牛肉面”

[凯若思] 一个是“永恒、属灵的基督国”,另一个是“作为过渡的今生”也即“物质和世界国”。基督徒在前一个国里的生命实际,将会(“应该”)呈现在后一个国里。问题在于,信心在行为中的呈现“有诸多弹性、自由、模糊、相对、多元、错误、不确定和历史的局限”。

阅读更多 »

《官话和合译本》翻译过程 ——内地会宣教士鲍康宁的回顾[注1]

[鲍康宁(F. W. Baller)] 和合本长达近三十年的孕育过程中,西方宣教士团体需要应对宗派分歧、神学争端、英美差异、各圣经公会的偏好等种种张力,而中国同工则需要协调译经原则、行文风格、方言差异方面的问题。圣经得以以统一的面貌在神州大地上通行,殊为不易。

阅读更多 »

从功能理论进路探索汉译圣经前路[注1]

[彭国玮] 找出译文的对象后,就要进一步回答以下问题:预期达到的功能是什么?若偏向工具化翻译,那是否容许运用目的语的文化?若是文献化的,译文要反映源文化多少的语文形式和特色?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翻译任务概要,用这任务概要来评定译文是否适切。

阅读更多 »

应用圣言[注1]

[周毕克(Joel R. Beeke)]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加尔文及加尔文主义者还被称为“经验派”。如此讲道乃是加尔文主义的核心,它涉及基督徒如何在生命中“经验”到合乎圣经的、加尔文主义的教义。这种讲道工作的任务是藉着圣灵恩允,使得信徒彻底改变一新,实实在在地越来越有救主的样式。

阅读更多 »

对霍顿《称义》一书的书评[注1]

[马可•马特斯(Mark Mattes)] 霍顿处理的是今日对称义是唯独因着恩典、唯独通过信心的两个直接的反对之声:激进正统主义和保罗新观。二者都认为传统称义教义不可信。霍顿很有智慧地破除了这两者对于传统更正教称义观点的批评,同时又肯定了这两个观点中值得称赞的部分。

阅读更多 »

祷告:信心的实际[注1] ——马太福音6:5-6释经讲道

[陆昆] 基督徒相信上帝的临在、垂听和应允不是出于宗教本身有的普遍性的情况,而是带着明确的有根据的信心,这信心来自对上帝的一个特定的作为的知道——我知道上帝通过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所成就的事是真的,我知道这件事的意义,而且上帝的灵也在我里面印证这是真的,并且向我显明这件事的意义。祷告是信心的实际。但若没有福音里的信心,祷告就沦为没有信心的表演。

阅读更多 »

当我们在祷告中——三位传道人讲述自己的祷告旅程

[本刊编辑部] 如何以福音为根基,建立信徒个人和教会的祷告生活?本刊编辑采访了杂志的三位作者,以同心、同工、同行三个角度分别切入他们的祷告生活,展现其中的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思考。愿这三位牧者真挚的分享能激励我们在福音中、在圣灵里、在教会中恒切祷告。

阅读更多 »

祷告的规则[注1]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 对真正的祷告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罪和悔改。祷告把你带入上帝的同在,而你的罪在那里就暴露了,这就驱使我们更强烈地寻求上帝,求赦免和帮助。加尔文写道,“当我们心里充满真实的谦卑而虚己时,我们应当被激励祷告,因确信神必定应允我们。”奉耶稣的名祷告代表着,在祷告中来到上帝面前时,有意识地信靠耶稣所给我们的救恩和接纳,并不是依靠我们自己的信用或记录。

阅读更多 »

使用方块图解形成初步经文大纲的方法 ——对《21世纪基督教释经学》[注1]段落图解的应用

[陈研] 格兰·奥斯邦(Grant R. Osborne)的《21世纪基督教释经学》中,为我们介绍了另一种经文大纲的归纳技巧,即“方块图解”。这个方法和原文图解一样依据于文法,因此也具有客观、稳定、一致的特征。而较之于希腊原文图解,“方块图解”更简单、省时,因而更实用。笔者深信,当我们依据文法更加有效地得出经文大纲,在查经和讲道的时候就会更有客观性和准确性,以至于神在经文中启示的信息能够有效彰显出来,生发出改变生命的大能。

阅读更多 »

培养教会有机的门训文化[注1]

[始明] 对于门训,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搜集资源,而是思考什么是门训。门训的关键就在于基督徒和基督徒花时间促进彼此的成圣。架构性的门训关系,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笔者更想要主张的是一个有机的门训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一个群体所拥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且把它执行出来,那么“门训文化”就是教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将“有门训关系”作为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且把它执行出来。

阅读更多 »

拒做滚石!

[小理查德•伽芬(Richard B. Gaffin, Jr.)]教会是什么?教会的目的是什么?我属于教会意味着什么?每一代基督徒都需要预备好给出有见地的答案。新约中有一段关于教会的关键经文,即彼得前书2:4-5。我们反思这段经文的教导,可以用一种反差对比的方式,即注意并强调教会“不是”什么。信徒并不是滚石;他们是被稳固建造在基督之上的石头,坚立在磐石之上——这磐石就是祂的义。我们已经与耶稣基督联合,没有什么能使我们与祂分离;然后,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和我们与其他信徒的关系密不可分。要被建造在基督之上,就必须与其他信徒一起同被建造。

阅读更多 »

教会的治理

[伯克富(Louis Berkhof)]改革宗教会并不认为,他们的教会治理体制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是由神的话决定的,但是他们确实断言,其一切的基本原则都直接源自圣经。他们并未宣称,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具有神圣权柄(jus divinum),而是宣称这个体制大体上的基本原则具有神圣权柄,并且非常乐意承认,这个体制的许多细节都是根据权宜之计和人类的智慧决定的。从这点可以推论说,尽管教会的总体结构必须严格地维护,但是基于慎重的缘故,其中的一些细节可以透过适当的教会程序来改变,是基于慎重的缘故,例如教会的总体利益处。

阅读更多 »

当冬天近了,麦子正向下扎根

[本刊编辑部]对比于大公传统,中国大陆家庭教会在两方面迫切需要加强:一是规范的释经讲道,二是基于圣经的教会论。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弟兄姐妹能够持守信心、维持小组聚会就已经非常难得。这导致了见证式讲道,以及不关注教会论。如今的形势与处境下,家庭教会是否会再次回到以前的光景而需要重新建造?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一同就当前的形势以及我们应当有的回应,基于教会论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讨论。

阅读更多 »

在东方,探求教会与国家的边界

[江登兴]今天的中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教会与国家的边界问题。我们在当代的持守和实践,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恩典之约中的教会如何存在于挪亚之约下的今世?按照末世论视角下的两国论,我特别愿意如此解释新约中“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的论述:基督的身体已经复活升天,但祂的身体曾经在这个世界被钉十字架上,被咒诅,被弃绝,如今升天的基督赐下圣灵,因此教会内在的有属天的地位和身份,但是教会仍然在地,教会通过外在地联合于基督在今世时的卑微,内在地联合于基督的复活和升高。

阅读更多 »

沉默的救主——诗篇13、14篇释经讲道

[徐震宇]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向我们揭示了神恩典的奥秘,就是祂乃是主动地沉默,如此行正是为了搭救罪人。于是,这位在法庭上沉默、在十字架上被遗弃的圣子,就显明了祂自己是义人信心的枢纽,是那灵魂的锚,是直通入幔子内的唯一道路。只要人信靠祂,就必蒙拯救!因着这伟大的救恩,人的心中就迸发出巨大的喜乐来——说“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那时,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