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文] “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短短一节经文,信息量却非常丰富。诚如一个半世纪以前改变戴德生一样:神呼召我们“去”,所“去”之地是“普天下”,而非同文同种的本族人;神甚至会把我们从本族本家呼召出来,“去”往天下的另一方水土。传道人当如何“传”?而所“传”又为何?何为“福音”?究竟如何才能够传遍“万民”?每一个世代,都要上交自己的答案。
阅读更多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8)
[文/亦文] 最终,戴德生以箴言24:11-12结束他的信息:“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将被杀,你须拦阻。你若说:‘这事我未曾知道’,那衡量人心的岂不明白么?保守你命的岂不知道么?祂岂不按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么?”大会在一片静默中宣告散会。戴德生的话虽然戛然而止,他的信息却在听众的心头久久环绕。
阅读更多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7)
[文/亦文] 布莱顿海滩那天,戴德生的读经进度在约伯记,在页眉写下祷告的同时,他也在当天所读经文上作了记号,其中一节便是:“唯愿我的言语现在写上,都记录在书上;用铁笔镌刻,用铅灌在磐石上,直存到永远。”(伯19:23-24)35年后,神着实回应了戴德生在布莱顿海滩上的祷告。
阅读更多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6)
[文/亦文] 最终,神征服了戴德生的不信。即便宣教士全军覆没,只换来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得救,仍是值得的。属天的平安顿如潮水般涌入他的心头,如释重负的戴德生在随身所带的圣经页眉上写下:“求神赐下二十四位乐意而灵巧的工人。”(参代上28:21)
阅读更多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5)
[文/亦文] 然而,远在伦敦的舅父,她的监护人,会不会同意这门婚事呢?向神倾诉之后,玛莉亚拿起手边的圣经,诗篇中这两行字对她闪闪发光:“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祂,在祂面前倾心吐意;神是我们的避难所。”(诗62:8)
阅读更多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4)
[文/亦文] 在船经过水闸、驶向海面的那一刻,戴母终于无法抑制分离之痛,她那发自内心、带着绞痛的哭声,如刀刺透了儿子的心。这个刻骨铭心的场景,让他更深切地体会了“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3:16)的涵义。
阅读更多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3)
[文/亦文] 没有人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在那一刻,他忽然发现自己又能心口如一地见证神了。回到家里,戴德生跪在床前抓住神的应许向祂呼求:“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箴19:17)那时,他仍不知翌日的三餐如何着落。
阅读更多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2)
[文/亦文] 戴德生发现,无论是崇尚“修身养性”的儒家子弟,还是努力“积功德”的善男信女,都需要在“基督所做成的工”“成了”(约19:30)中得安息。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不仅是为了拥有福音上千年的英国人,也为了尚未接受福音的中国人,以及全世界的未得之民。
阅读更多 »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1)
[文/亦文] “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24:15)不知为何,这句话冒到他的嘴边。他的邻居夫妇正是如此事奉神的,但戴雅各可不是那种偏执的循理会人,何况今天是他结婚的日子,他正忙着打谷脱粒,哪有时间思考宗教的事。
阅读更多 »要想念那从前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 ——宣教灵修系列文章简介
自2024年5月21日(这一天也是戴德生的生日),《教会》杂志将陆续推出“戴德生宣教灵修日引”系列文章。现就该系列文章的写作初衷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阅读更多 »切实引人进主里
切实引人进主里
阅读更多 »为了成为那不配成为的形像——雅各书1:1-4讲道
[文/哈该] 神的确有时会救祂的儿女脱离苦境,但圣经让我们看到,基督徒不会因为信主豁免苦难。甚至,敬虔不但不会让我们远离苦难,反而会让我们经历更多苦难。在本段经文中,雅各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面对苦难时应该有的态度,但他不是在劝勉基督徒要为一种可能遇到的境遇做好心理准备,而是在对一种必定会遇到的境遇作出指导。
阅读更多 »雅各书导论
[文/布鲁斯·罗威(Bruce Lowe)] 雅各书中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直接又实用的内容。当然,也有人以为这卷书蕴含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律法主义”,或者说与保罗神学相反的内容。本文将试图展示,这封信本身并没有任何无法接受之处。若有人跳过不读雅各书,那实在是曲解事实。相反,任何人若花时间去认真品读,他一定会发现这封书信简直就是一座丰富的宝库。
阅读更多 »雅各书提纲
[文/查尔斯·西缅(Charles Simeon)] 本文是查尔斯·西缅(Charles Simeon,1759–1836)关于雅各书讲道的经文分段与主题。
阅读更多 »访谈《新约圣经神学导论》编辑克鲁格
[文/“图书一瞥”网站] 本书的副标题是“实现的福音”,是前一卷《旧约圣经神学导论:应许的福音》的延续;由多人合著完成,作者都是(或曾经是)改革宗神学院的教授;是为牧师和受过装备的平信徒所写,旨在帮助他们教导圣经。我们希望确保“基督的福音”在新旧约所有书卷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作为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的核心。
阅读更多 »关于三元福音倍进布道中建立得救确据的商榷
[文/古道] 在布道时,有些“渔夫”为决志认信者建立得救确据。这种做法引起了争议:对于一个刚刚听到福音、刚刚决志祷告的“慕道友”,能不能立即为他建立得救确据?以及,一个再一次听闻福音、口里相信的“基督徒”,能不能立即为他建立得救确据?对于福音对象、“渔夫”、教会的认信及牧养实践来说,这个问题都应该被认真面对和思考。
阅读更多 »末世的教会,爱的团契
[文/周功和、周一心] 若信徒不认识高升的基督,只认识一位卑微、受苦的基督,他们的事奉就会缺乏能力。教会的“群羊”应该自己有判断力,知道如何作伦理抉择。这样的信徒与那些在膜拜团体中思考能力退化的会员完全相反。在教会中作领袖的,要相信每一位信徒都有圣灵直接教导;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包括造就圣徒,让他们能“不再作小孩子”(参弗4:13-15);他也要知道自己会犯错,所以不可变成教会的独裁者,乃是谦卑地作众人的榜样。
阅读更多 »基督的人性
[文/卢克·斯坦普斯(Luke Stamps)] 位于基督教信仰核心的一个惊人宣告就是,永恒的圣子成为了人。作为真正的人,即末后的亚当,祂通过我们共同的人性,作为我们的代表与代赎者,活出了对神的顺服:藉着祂的降生、受死与复活,祂为所有凭信心与祂联合的人赢得了救赎;作为人,祂也是我们的榜样,为人类树立了真正顺服的典范。
阅读更多 »若基督没有真实受造的人性,我们就没有救恩
[文/康来昌] 基督的肉体若和我们的不同,祂就不能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8:3);也不能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来2:14);基督若是神在“神身”(非肉身)显现,就没有“被圣灵称义”(复活,提前3:16)。基督不会被试探而受苦(参雅1:13),就不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8);异端的基督,没有人的样子(非受造),就不能升高,使万物“称耶稣基督为主”(腓2:11)。
阅读更多 »在服事中国教会的路上遇见爱德华滋 ——访谈庆君弟兄
[文/本刊编辑部] 在我小时候流行一个词:高分低能。分数和能力是两个维度,构成四个象限:高分高能,低分低能,高分低能,低分高能。人们有时会说,因为高分所以低能。其实这并不必然。敬虔和教义有类似的地方。在改革宗传统内,我们看到过不少充满战斗激情、读了很多神学,但却不爱基督、不爱教会的基督徒。但我们也见到,清教徒传统中展现出严谨的理性和教义的同时,也迸发出对基督和祂百姓的爱,爱德华滋正是这个传统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且,爱德华滋的人论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