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09年01月号(总第15期)

2009年01月号(总第15期)

家庭教会的公共性与中国政教关系

文/江登兴   寻求公共政策与基督教信仰本质之间的和谐点,过去是,现在是,在可见的将来仍然是家庭教会政教关系问题的最大挑战。  ——题记       本文试图从一个家庭教会研究者的角度,阐述家庭教会政教关系的相关问题。由于家庭教会的复杂性,文中对家庭教会特点的归纳只是一种尝试。文中一些观点,不能代表家庭教会整体或者某个教会的观点,而只是研究者个人的一种建设性的论述。[1]   一、引言:信仰的超越性及神圣性   要探讨基督教家庭教会的问题,就需要先对基督教信仰下一个基本的定义。基督徒相信,人的生命是在恩惠中被至高者赋予和救赎的。他与这至高的创造主的关系的总和被称为信仰。   这种信仰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对于信仰对象本身,以及人如何与信 …

阅读更多 »

律法主义与灵恩

文/周功和   以往一百年来灵恩运动蓬勃发展,甚至有些观察家认为已成为基督教的主流。[1]灵恩运动主要的贡献,是提醒教会不要忽略超自然的恩赐。所谓超自然恩赐,就是说方言、先知讲说、医病、赶鬼[2]等与神迹奇事有关的恩赐。灵恩运动与基督教其他传统或运动一样,难免会受到律法主义的威胁。所谓律法主义,容在下面再提供定义。本文分四点来探讨灵恩运动与律法主义:(一)超自然恩赐的肯定;(二)律法主义的真面目;(三)灵恩运动的律法主义倾向;(四)律法主义的解毒。   一、超自然恩赐的肯定   西方教会部分福音派神学家提倡终止论,[3]即超自然恩赐不再有。终止论立场背后有一个信念,就是:圣经正典已封闭,因此不能再有特殊启示。特殊启示即无误的启示,包含圣经的正典。持终止论的神学家认为,任何 …

阅读更多 »

如何面对未知的将来?——浅谈先知预言

文/陈济民   作者引言:先知预言是一个大题目,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题目!它也是目前教会界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因此,明知整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笔者仍然尝试分享一些读经的心得与事奉的观察,希望达到造就教会的目的,克尽一个教师和牧师的本分。   要坦然地面对未知的将来,有时并不容易。   神学院的老师得了癌症,全校师生都为此禁食祷告。上帝会垂听吗?一位同学说,他在祷告中听到神的声音,保证这位老师一定会得医治。真的吗? 生意场上忽然出现一个大好的机会,看来可以大赚一笔,可是风险不小。经人介绍,去找一位“先知”祷告,他说在祷告中看到求问的人好像走在一片薄冰上。这是什么意思? 失业了一阵子,上帝好像开路,在另一个地方预备了一份优厚的工作。正想搬家前往,有人却预言,那 …

阅读更多 »

创世记1:1-2:3释经

文/斯科特•林赛        译/诚之   想象有一天你拾起一本有关棒球历史的书,布置好你最喜欢的椅子和最喜欢的香浓咖啡或其它的饮料,然后打开第一页,开始阅读。经过几分钟,你翻开一页又一页,发现在你翻到的下一页的页顶,用黑体字写着:“第一章”。然后第一行字写着:“棒球的故事是这么开始的”。   看到这里,你停了下来。你翻回前面你读过的,然后问自己,“且慢,如果这里说这是第一章,如果这页说这是起头──那么前面几页是作什么的?它们也讲了很多介绍棒球的内容啊!我没有看到哪里有‘前言’或‘简介’,或任何相似的字眼。”然后,你会怀疑你刚刚读过的那几页与你下面将要读的有什么关系。   这个假设的经验与一个人开始坐下来阅读创世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你刚读完开头的章节,看到各种 …

阅读更多 »

袁相忱的一九五七

口述/梁惠珍师母       整理/白民   从一九五六年的下半年起,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运动,意思就是“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为党和政府提意见”,“三自会”也随之在教会内搞起了“鸣放”。但是,这样看似宽松的形势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在一九五七年时突然被另外一个名为“反右”运动的高压政策所取代,几乎所有在前一个运动中曾经提出过不同意见的人都受到严厉的追究。   就在“反右”运动开始前不久,相忱又被宗教事务处叫去和“三自会”的人一起开会。会议由李处长主持,开始的很多天,相忱还是照旧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后来李处长直接点到了相忱的名:“袁相忱,你也该发发言了,怎么老是坐着不说话啊?”相忱回答说:“我不用发言了,听听大家的就行了。”李处长却没有就此放过相忱 …

阅读更多 »

大有功效的祷告

文/司布真        译/中天        校/郭恩惠   “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神,能到他的台前;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约伯记23:3-4   约伯在极度痛苦绝望中如此呼求神。像其他在苦难中煎熬的神的儿女一样,他所深切渴望的,是再次得见父的面。虽然饱受痛苦折磨,但他开口祷告时,并没有求神医治他的恶疾,除掉他身上的脓疮,使他的儿女从坟墓里复活过来,或希望从那破坏者的手中得回他的产业。他最先,且最迫切的呼求是——“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我的神,能到他的台前!”   暴风雨来临之际,神的儿女都会赶快跑回家去。这是满有恩典的灵魂所特有的属天本能。这特质驱使他在遭遇任何危难之时,都会去寻求神的庇护。只有那些以神为荫庇的人,才配称为 …

阅读更多 »

向世俗理念传教

文/提姆·凯乐       译/江子       校/诚之   编者按:提姆•凯乐(Timothy Keller)是美国纽约救主长老教会(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的建堂牧师。据《今日基督教》杂志2007年的报导,该教会名列美国成长最快的25个教会榜首,被誉为“曼哈顿最有活力的教会”。他的近作Reason for God: Believe in an Age of Skepticism(Dutton Adult, February, 2008)亦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本文译自Preaching to the Secular Mind(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 Volume 14, Nr. 1, 199 …

阅读更多 »

以神为乐的人生是否可能?——“盐与光”系列丛书的见证

文/约书亚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诗23:4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的第一问:“人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荣耀神,永远以他为乐。”有人说,这句话可称为改革宗神学思想之中心内容,因为高举上帝的主权和荣耀。最近,笔者在教会中讲这个题目,慢慢体会到,在这句简单的答案中,蕴涵着深刻丰盛的内容。教会牧养的一个实际需要,就是将我们所确信的这个真理,充分有效地融入到信徒的生命中。 多少有些可惜的是,中国传统家庭教会的信仰系统有时候无法为这个世界的系统找到详细、合适的解释和位置。往往是过于简单化的圣俗两分。因为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合乎圣经的、整全的神学架构,我们其实无法真正构建信徒在此世生活中所需的,充分的信仰支持。 这似乎说明,对于上帝的护理,对于上帝与这个庞大的世界和复杂的生活那种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