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24年03月号(总第97期) 关于三元福音倍进布道中建立得救确据的商榷

关于三元福音倍进布道中建立得救确据的商榷

文/古道

 

讨论缘起:可以为刚刚决志祷告的人建立得救确据么?

 

三元福音倍进布道法(以下简称三元福音),又称“得人渔夫”培训事工,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传福音方法。

 

三元福音对福音的诠释是比较完整的,包括五部分:1.救恩是神白白的恩典;2.人都犯了罪,罪的工价就是死;3.神是慈爱的也是公义的,祂是公正的法官;4.基督耶稣为我们受死复活,把天堂作为礼物送给我们;5.真正信靠耶稣基督的人就必得救。

 

传福音的整体步骤分为四步:A.引言;B.福音;C.决志;D.即时栽培。其中,决志部分包括:1.辨明;2.决志;3.澄清;4.祷告;5.确据

 

在三元福音的事工实践中,有些“渔夫”(指使用该方法传福音的人)为决志认信者建立得救确据。这种做法引起了争议:对于一个刚刚听到福音的慕道友,能不能在他刚刚决志祷告之后,就立即为他建立得救的确据?以及,能不能为一个再一次听闻福音、口里相信的基督徒建立得救确据?

 

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三元福音布道的创始人甘雅各牧师的神学以及他的著作《福音爆炸》(Evangelism Explosion,第四版)。中国的三元福音团队在培训时使用的教材《三元福音倍进布道》(2011温州修订版)(以下简称《三元福音》),则是以甘雅各牧师的《福音爆炸》为蓝本翻译成中文,然后经过相关团队修订而成的。

 

我们首先藉着《福音爆炸》一书来了解甘雅各牧师关于得救确据的神学立场;然后将《三元福音》(中文版)与《福音爆炸》(英文版)中,关于得救确据的部分进行差异比较;在进行如上比较分析时,笔者会参照《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以下简称《威敏告白》)的相关内容及阐释,加以讨论;并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加以回应。

 

一、甘雅各牧师及其《福音爆炸》的立场

 

甘雅各牧师是美国长老会(PCA)的牧师,认信《威敏告白》。从他的著作可以看到,他对信心和得救确据的理解完全合乎《威敏告白》表述的改革宗神学。

 

1、关于得救的信心与善行

 

甘雅各牧师强调,信心是真正的信靠,不仅仅是理性的认同,不仅仅是对历史性知识的相信,也不是今生得好处的信心,“但圣经所说的信心是指单单信靠基督而得永生。”[1]

 

甘雅各牧师认为得救完全是恩典,称义单单是藉着信心,不是凭着行为。但信心必须用行为表达,这就涉及信心和行为的关系。我们常见的疑问是:保罗的教导和雅各的教导似乎有所不同。甘雅各牧师则认为,保罗和雅各对信心的解释是一样的。他论证道:

 

信心是肉眼不能见的。人可以自称有信心,但别人却无从看见,惟有藉行为才可证实所讲的信。除此以外,别无他途。(除非特殊说明,本文加粗强调为作者所加——编者注)正因这个原因,末日审判是按人的行为而定人虽因信得救,但按行为就是显示了他信心的真伪。信仰的真实性必须叫世界看见,藉着信的人所行的,世人就能看见他们的信是真的。我们分析之后,看见保罗是针对自以为义的人讲话,雅各则针对徒有教条却毫无行动的人讲话。徒具教条的人以为信仰内容正确便可得救,他们熟悉信经,能为信仰内容争辩,甚至可以一字不差的背诵《使徒信经》和《威敏告白》,无一不知,但没有果子、喜乐、仁爱、和平、善行和事奉主的劳苦。[2]

 

我们留意甘雅各的这两句话:“惟有藉行为才可证实所讲的信。除此以外,别无他途。”“人虽因信得救,但按行为就是显示了他信心的真伪。信仰的真实性必须叫世界看见,藉着信的人所行的,世人就能看见他们的信是真的。”可见,甘雅各牧师认为真信心必然有善行,善行是展现真信心的途径。换句话说,没有善行就没有真信心。而且末日审判是要审判行为的,不是靠行为称义,而是藉着行为显出真信心。

 

2、关于得救确据

 

三元福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得救确据。而救恩确据是改教家比较强调的神学概念。笔者在此首先介绍《福音爆炸》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归纳其强调得救确据的原因,再由此进一步阐释改教家的立场。

 

一般传福音的方法只要清楚讲明福音,或讲明后带领慕道友决志祷告就可以了;但三元福音把得救确据作为一个强调点。这是比较特别的。在《福音爆炸》一书中,甘雅各牧师特别强调,声称自己有永生的人要确认自己是否有得救的确据,且这确据不能是自欺的;然后,他引用《威敏告白》18.1关于救恩确据的论述,以及其他人的观点,来印证自己的强调点:

 

在发出诊断问题一“假如你今天晚上离开世界,按你现在的信仰或思想,是否肯定自己可以上天堂?”时,如果他回答说:“我知道自己有永生。”你就必须找出他有这盼望的根据,并判断是正确的,还是自欺的。《威斯告白》指出:“伪善者和别的未重生者,可能天天自欺自以为已经得救,但他们的盼望终必幻灭。”哥伦比亚神学院院长李迈道博士(Dr. Mc Dowell Richards)曾说:“确据,是建立在耶稣基督可靠的根基上面,因而肯定自己有永生;自欺,就是自以为有永生,但事实上却将我们的信心建基于险如薄冰的自义之上。”[3]

 

在《福音爆炸》中,这段文字的前面提到,“据1996年统计,美国人96%相信上帝,90%相信天堂,80%相信在末日神要他们为自己的罪受到审判,77%相信他们有非常好或者很好的机会进天堂”[4](中文版的《三元福音》删除了这段文字,本处为笔者翻译)。而这个传福音方法是早在1962年由甘雅各牧师开创的。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基督徒大概占美国人口的94%(新教徒70%,天主教徒24%)[5]。无论是方法创立时,还是三元福音成熟至《福音爆炸》成书时(1996年),甘雅各牧师显然都不认为美国有这么多人得救,所以,他要求“渔夫”在一开始,便让那些福音对象提供自己的得救确据。

 

根据《福音爆炸》一书,三元福音强调得救的确据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人都是从小在教会长大,但他们并不明白福音,认为要依靠行为得救,或者试图依靠行为得救;另外一个原因是,一些人以为“信”了就可以,不需要行为,所以他们不聚会,不悔改,不行善,活在罪中。

 

显然,这两种人都需要对得救确据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对他们而言都是有益的:对于第一种人,三元福音强调要单单借着信心,而不是行为,要依靠基督耶稣的恩典才能得救;对于第二种人,三元福音强调要悔改,要真正信靠基督,不能仅仅口里说信耶稣,真信心必会有行为,要参加主日敬拜,要有善行。

 

通过上面的引文还可以看到,甘雅各牧师在论证时,特别援引《威敏告白》中救恩确据的内容。我们可以据此推测,作为PCA(一个比较保守的美国长老会,在按立或任命牧师前会考核其对《威敏告白》的认信)系统的牧师,甘雅各应该是熟悉并认同《威敏告白》的。

 

《威敏告白》中关于救恩论的阐述是从第十章到十八章,其中十至十七章的内容分别是:有效恩召、称义、得儿子的名分、成圣、得救的信心、悔改得生、善行、圣徒的坚忍,第十八章“论蒙恩得救的确据”则是整个救恩论部分的最后一章,单单通过标题,即可知道“论蒙恩得救的确据”与“得救的信心”联系紧密,但其内容关乎整个救恩论的内容。

 

清教徒神学家周毕克说:

 

清教徒说,教义在实际运用中,确据是其枢纽。确据本身与圣灵在救赎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紧密相连,从呼召到得荣耀。确据与罪、恩典、代赎、与基督联合的教义都有关系,与恩典的标志和步骤密不可分。确据也涉及神的主权和人之责任的问题,与圣经联系紧密,是从拣选、上帝的应许和恩典之约中出来的。讲道、圣礼和祷告可以增强确据。确据在范围上是广阔的,在程度上是深刻的,在高度上是荣耀的。我们几乎可以在确据的框架内写出一部系统神学。[6]

 

关于一个人是否蒙恩得救的判断标准,《威敏告白》18.2中如此写道:

 

这种把握不是基于不实的盼望而有的凭空想象的臆测和或然不确定的说法,而是不会落空的信心的确据,其基础是救恩的应许,这是从上帝而来的真理,所应许的美德显明在我们心中的证据,我们领受儿子的灵,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我们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

 

我们对其内容稍加分析可知,救恩确据包括三方面:

 

(1)对神在圣经中所应许的救恩真理的确信,即抓住福音的应许;

(2)圣灵结出的美德之果的见证,即因圣灵作工而产生的生命品格的改变;

(3)圣灵内住的印记,表现为与天父在爱中的亲密的关系,以及圣灵的印记。

 

对于如何获得得救的确据,在《威敏告白》18.3中写道:

 

这不会落空的确据实在不属于信仰的本质,真信徒可能要长久等待,经过许多困苦奋斗,才有此确据;然而,既然圣灵使真信徒得知上帝开恩白白赐给他的事,他就可以不用特殊的启示,只正确使用正常的方法,便可有此确据;所以信徒都当竭力殷勤,使自己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

 

周毕克说:

 

他们(参与制定《威敏告白》的神学家)之中没有一个人会教导说光信靠应许、光藉着内在证据或光藉着圣灵的见证就能获得确据。他们的教导是,信徒不能脱离圣灵的帮助单单信靠应许,没有圣灵的光照也无法稳妥地审视自身。[7]

 

这是说,那些共同写下《威敏告白》作为后世改革宗教会的信仰标准的牧师、神学家们,那些敬虔的清教徒前辈们,会一致同意,为人建立得救确据无需特别的启示,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获得得救确据,需要善用普通的蒙恩之道,需要圣灵的帮助和光照,需要综合参照《威敏告白》18.2的三个基础。简单地、单独地使用其中任何一点为人建立得救确据,都违背了改革宗救恩论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福音的基本教义。

 

3、是建立确据,还是明白/理解确据?

 

我们需要特别留意,甘雅各牧师教导“渔夫”传讲得救确据的部分时,其中的一个细节。在《福音爆炸》中,甘雅各牧师特别告诫“渔夫”们,救恩确据的环节只是为了让福音对象明白什么是救恩的确据: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new believer’s prayer to receive Christ as Savior, you, the evangelist, must help him understand what the Bible says concerning assurance of salvation. The Scripture I use for this is John 6:47: “Verily, verily, I say unto you, he that believeth on me hath everlasting life.” John said that the Scriptures were written so that we could know we have eternal life (1 John 5:13). You cannot guarantee assurance to each new believer—it is the believer’s responsibility to make his own calling and election sure (2 Peter 1:10). Nevertheless, you must make certain the believer understands the promise of assurance as the Word of God presents it. [8]

 

笔者翻译如下:

 

在新信徒祷告接受基督为救主之后,作为传道者,你必须立即帮助他理解圣经中关于得救的确据说了什么。我在这一点上会使用的经文是约翰福音6:47:“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约翰说,圣经被写下来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有永生(参约一5:13)。新信徒的得救确据,不是你所能保证的——这是信徒自己的责任,叫自己所蒙的呼召和拣选坚定不移(参彼后1:10)。尽管如此,你必须确保信徒理解神的话语中关于确据的应许。

 

显然,甘雅各的《福音爆炸》原文是说,“渔夫”的责任是帮助福音对象“理解”或者“明白”(understand)救恩确据的应许。

 

但非常遗憾的是,中文版《三元福音》将其中一处翻译为“得着”得救的确据:

 

每当决志者祷告接受基督之后,你必须帮助他得着圣经所应许的得救确据。我所用的是约翰福音6:47,“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约翰说,圣经写成的目的,是要叫我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一5:13)。决志者的得救确据,不是你所能保证的,那是决志者的责任,去确认自己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彼后1:10)。但无论如何,你必须肯定他己理解神话语中所应许的确据。[9]

 

或许是因为“得着确据”这一翻译的缘故,导致中文世界的三元福音事工中产生出了一个环节:“建立确据”。而“建立确据”和原书中“明白/理解确据”,看起来差异很小,但从神学准确性的角度来看,二者差异巨大。关于这一点,后文会详细阐释。

 

我们在此先来分析,甘雅各牧师要求“渔夫”在讲完福音后,还要告诉福音对象有关确据的真理的原因。在1960年到1996年的美国(甚至在今天的美国),许多人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许多人都受父母、文化的影响,读过圣经、做过祷告。但是,这些人是真信徒吗,他们能得救吗?在这样的处境中传福音,论及得救确据是很必要的,因为大多数人声称自己是基督徒,却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得救。

 

但是,在决志部分中,关于“得救的确据”的环节,甘雅各牧师特别强调,这个环节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帮助福音对象“抓紧应许”:

 

领他看神的应许,帮助他凭信心抓紧应许。我们最常用的是约翰福音第六章四十七节,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直接的应许。[10]

 

在帮助福音对象“抓紧应许”(即请他阅读约翰福音6:47并确认其中的应许信息)之后,甘雅各让“渔夫”在这里跟对方确认刚才的决志祷告是否出于真心实意,以及对所读经文中耶稣的应许是否相信。在得到对方的肯定回答后,需要再次向对方提出“引言部分”的两个诊断问题(是否肯定自己可以进天堂/有永生?神为什么要让你进天堂/得永生?),如果对方此时的回答是肯定以及正确的,便可以向对方致欢迎辞(以莲妮为例):

 

(伸出手来与她握手……)假如你刚才的祷告是真心实意的话,你就已经得到了耶稣基督所应许的:罪得赦免!得到了永生,成为神家里的人。(加上“假如”这一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虚假的确据。人是藉着信靠耶稣基督而得救,不是因口说信耶稣就得救。)莲妮,我要欢迎你加入神的大家庭。[11]

 

我们可以留意原文中的细节和考究。甘雅各之所以加上“假如”,目的是防止“虚假的确据”。所谓虚假的确据,就是“口里说信靠耶稣”——他们只是如此说说而已,还没有真实的敬拜和悔改的行动,没有真正的信靠基督耶稣。而如果“渔夫”在听到福音对象的正确回答之后,不说“假如你刚才的祷告是真心实意的话”,而是直接回应说“你已经得到了耶稣所应许的:罪得赦免!得到了永生”,那么此时给出的确据就是虚假的,就是凭着“口里说信耶稣”而“得到永生”。可见,作者和原书在救恩确据方面是非常谨慎的。

 

在原本的设计中,“救恩确据”这个环节的目的,并不是帮助福音对象“建立确据”,只是帮助他们“明确确据”,帮助他们理解、明白圣经中对得救的应许,而且帮助他们“凭信心抓紧这些应许”。

 

二、“建立确据”和“明确确据”的巨大差异

 

蒙恩与得救的确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学教义。《圣经神学辞典》的定义是:“这个词在神学上的意义是,我们坚信自己处于得救的状态。”[12]《威敏大要理问答》关于救恩确据是这样表述的:

 

问80:真信徒是否能够毫无谬误地确知自己现在就是在蒙恩的光景中,并且因而持守(persevere),直到最终得救?

 

答:是的;每个真正归信基督,而且竭力以无愧的良心行在祂面前的人,不需要再有另外的奇特启示,只需要藉着基于神应许之道的信心,藉着圣灵(这圣灵使他们能够知道赐人生命之应许的恩典,并与他们的灵同证他们是神的儿女),他们就可以毫无谬误地确知他们已经蒙恩,并且因而持守,直到最终得救。

 

可以说,蒙恩的确据的功用是根据已经知道的圣经的启示和福音教义。判断一个人是否蒙拣选得救,决定性权柄属于神;而说一个人有救恩的确据,就意味着根据我们的神学和教义,我们见证性地宣告这个人是真正重生得救的(参太16:19,18:18)。改革宗的神学相信救恩稳固,于是,说一个人建立了得救确据即意味着:见证性地认定他已经得救,将来也必会蒙拯救到底。

 

如果对一个没有得救的人说“你已经重生得救了”,然后这个没有真正得救的人也相信自己已经得救了,这个“确据”就害了这个人。所传的就不是福音而是“祸音”了。

 

因此,救恩确据这个教义对于教会来说,具有重大的神学和教牧意义。所以,周毕克说:“清教徒说,教义在实际运用中,确据是其枢纽。”

 

如此,我们再来看“建立确据”和“明确确据——理解和抓紧救恩确据的应许”之间的差异,看起来很小,实际巨大。因为,错误地理解确据必然导致错误地理解信心、错误地理解福音,从而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显然,甘雅各牧师深刻地理解救恩确据对于福音有多么的重要。即使福音对象对于信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甘雅各牧师仍旧担心他们是否得救;即便他们真诚地表达相信,甘雅各牧师也坚持不为他们建立确据。在美国,1996年仍然有77%的人认为自己在末日审判的时候可以进天堂[13],他们当中大多数的人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他们中也有很多人都是从小信主,在教会长大的会友。尽管如此,甘雅各牧师坚持不为他们建立确据。他说:“决志者的得救确据,不是你所能保证的,那是决志者的责任,去确认自己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参彼后1:10)。”[14]甘雅各牧师认为,一个人要得到救恩的确据,应该遵循彼得后书的教导: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彼后1:5-10)

 

一个信徒在成圣过程中,藉着殷勤的成圣工夫,得到圣灵所赐的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弟兄的心、爱众人的心等在基督里的美德,这就是得救确据了。这也是改革宗神学家共同认可的圣经关于得救确据的教导。

 

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福音的人,刚刚决志祷告,就说他已经建立了确据,是对得救确据的教义的极大破坏。在没有看到一个人的悔改,没有看到他去教会敬拜神,没有看到他的善行,没有看到他与父神的亲密关系,仅仅凭着他的祷告和表态,就确定说他已经有得救的确据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

 

即使这个人亲口说愿意以耶稣基督为主、为救主,愿意悔改,愿意到教会敬拜神,但这些都只是说出来的,还没有以行为显出来。得救确据是要看福音的果子的。没有福音的果子,即便这个人可能是信的,也不能草率地说他有了救恩的确据。否则,就成了甘雅各牧师竭力避免的虚假——“因口里说信耶稣就得救了”。

 

得救确据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神的应许是真实可信的,二是认信者真的相信神的应许了。关于第一点,神的应许永远是真的,可靠的;“渔夫”可以在“神的应许是真实可信的”方面花功夫、下力气。但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相信,是不是假冒为善,有没有重生,需要特别谨慎对待。合宜的做法是,结合前文提及的《威敏告白》所讲的三个要点,在教会牧养中给予清晰的教导。而对于认信者,既在牧养中引导其思考,也鼓励其省察自己的生命状况,是否真正相信圣经的全部启示,有没有隐藏的罪,是不是真正悔改,是否结出圣灵的果子,是否爱天父、爱主耶稣基督,是否以基督为生命的主,是否顺服神、顺服圣经的话语。这都要认真地祷告确认,在这些方面应该需要牧者的帮助。对于这一点,尤其应当避免草率

 

有些信徒会混淆救恩与救恩确据,尤其是了解到,我们得救不靠行为,而是唯独恩典、唯独信心,于是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既然得救的唯一条件是信心,就是相信耶稣基督的救恩,相信圣经上关于救恩的应许,那么当福音对象已经决志了,为什么不能向他宣告得救的确据呢?这是因为,不能把救恩确据简单地等同于信心。救恩确据是针对一个“口里认信基督耶稣”的人,判断他的信心是不是真的。得救是恩典,形式上的条件是信心,救恩确据是判断其所声称的信心是否真实。信心是否真实,需要根据这个人的生命的果子进行判断。可怕的事实是,有的人的信心是假的,死的;有的“信徒”是假冒为善的。所以我们在上文已经引述过的《威敏告白》第十八章“论蒙恩与得救的确据”的第一条说:“虽然假冒为善的人和其他未重生的人,可凭虚伪的盼望和肉体的自负,自欺蒙上帝喜悦,以得拯救;但这种盼望终必落空。”

 

主耶稣提醒我们,不是每一个称呼耶稣基督“主啊,主啊”的人,都能进天国(参太7:21-23)。在教会里有麦子也有稗子,但开始的时候区分不开,只有在最后审判的时候,主耶稣基督自己辨认(参太13:24-30)。

 

主耶稣讲的“撒种的比喻”(参太13:1-9),在土浅石头地上的种子——发苗快,但太阳出来就晒干了,因为没有根,是暂时的信心;荆棘里的种子——被荆棘挤住,不能结果。这都是看起来信,实际上没有信的人。他们可能做过决志祷告,受过洗,参加主日敬拜,奉献,服事,甚至还有一些表面的悔改的表现。但他们不得救!

 

主耶稣也警告那些听了祂的话不去行的人,是把房子盖在沙土上,将来必然倒塌(参太7:24-27)。

 

在关于信心的教导中,加尔文说,虚假的信心看起来和真实的一样,甚至他们都不是假装,而是出于“真心”。

 

信心是认识神的恩惠,并且对于它的真实性有充足的确信,但那些暂时被神的爱打动的人,后来失掉神的爱的感觉,也是不足为奇的;这种感觉尽管表面上与信心相似,实质却大不相同。[15]

 

这样看来,某些人的信心虽然不是真信心,但也并不仅仅是假装。他们头脑发热一时兴起,就自欺自己有信心;毫无疑问,懒惰阻止他们认真省察自己的心。[16]

 

因此,当信徒意识到他们的纯全而信心坚定,并且感到欢喜快乐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看见蒙召所结的果子,从而确信主已经接纳他们为儿女。……但是,重生的果子为他们提供了圣灵住在他们心中的证据,他们在如此重要的事上经历到神是天父,就大大刚强,在一切患难中等待神的帮助。[17]

 

我们并非教导人能因行律法在神面前称义,我们反而描述一切属神的人为“重生”(参彼前1:3),也称他们为“新造的人”(林后5:17),因他们从罪中被转到义中;我们也教导他们以善行的见证使自己所蒙的恩召坚定不移(彼后1:10),并且就如果树,凭着自己的果子就被认出来(太7:20,12:33;路6:44)。[18]

 

如果“渔夫”和教会把得救的确据只是理解为“神的应许是真实可靠的”,错误地给福音对象建立确据,福音对象会得到错误的信息,就是他已经得到永生的礼物了,却不需要他真实的悔改,生命的改变,稳定的参加教会敬拜,与父神真实的关系,万一他的信心是虚假的,“渔夫”为他建立的得救确据就是坑害他了!

 

或许有人会说:“但是在传福音实践中,这种为人建立得救确据的方法,会给教会带来人数的增长、传福音热情的高涨啊!”但是,没有真理根基的“煽风点火”,必然会导致一种虚假的对宗教的火热,却没有内在生命的改变,没有悔改,没有对神真实的顺服,没有圣灵的果子。这必然会混乱真道,造成严重的后果。

 

但受此影响最大的是“渔夫”和教会!“渔夫”在传讲正确的福音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重复一个错误的神学实践。效果上,看起来好像帮助了一些很软弱的基督徒重新建立了救恩确据,使他们“火热”起来,生命得到“复兴”。这种现象使他们更加确认了“建立确据或重新建立确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也加强了他们在救恩确据方面的错误理解。同时,三元福音的事工哲学是,通过三元福音的训练,使“渔夫”在教会里得到倍增,进而更多的“得鱼”。于是很有可能的结果是,错误的确据观、错误的救恩论在教会里逐渐普及,埋下隐患!

 

三、两种布道范本?

 

“渔夫”在传福音时,是急于给人“建立确据”,还是帮助人“明确确据——理解和抓紧救恩确据的应许”?这两种目标,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实践,这恰好体现在英文原版《福音爆炸》和翻译转化的中文版《三元福音》中,在同一个布道范例举证处,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实践版本。

 

在甘雅各牧师的《福音爆炸》中,有一个传福音的例子:

 

甘雅各牧师前往拜访一个从弗吉尼亚搬家到劳德代尔堡(珊瑚脊教会所在地)的妇女,她去过珊瑚脊教会。这位姊妹曾经是弗吉尼亚一所浸信会教会的创建教会的会友,在那间教会担任了两年姊妹会的负责人,还担任过主日学(应该是成人主日学)的老师。[19]

 

但在《三元福音》中,这个例子被翻译、转化后,这个妇女的身份被改写为:

 

“我本人并不是教徒……我很少接触宗教方面的事情,只努力尽自己本分凭良心做事。我终日只忙于帮助丈夫,料理家务及照顾孩子。不过,我也没有拜其他任何的神,因那一切都给我一种迷信的感觉。然而,我对基督教的印象则比较好……因为起码没有那么多迷信的色彩。我所认识的基督徒朋友给我的印象也比较好,他们都很热诚、坦白、乐意助人……所以我是抱着散散心的心情来到你们教会的。”[20]

 

这个妇女从一个非常委身教会、不能缺失主日敬拜的重要同工,变为一个不信主,却对基督教有比较好的印象、只是到教会散散心的人。

 

在回答“上帝为什么要你进天堂”的问题时,二者的差异也很大。《福音爆炸》中,从弗吉尼亚来的浸信会的姐妹说: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我一生都去主日学(成人主日学)和教会。我会尽力做到最好。当然,我知道我并不总是完美的,但我不认为我曾经故意伤害过任何人。我试着爱邻舍。我不认为我做得太糟糕。嗯,我去看望病人,并尽我所能按照‘黄金法则’生活。”[21]

 

而在《三元福音》中,那个不信的妇女说:

 

“我没有想过。我一向为人正直,虽然不是教徒,也没有拜别的神,但我为人素来凭良心和信用做事。朋友都很喜欢跟我来往,对丈夫、儿女,我都算得上尽了责任……慈善工作,如探访贫病者之类也做过不少。”[22]

 

决志祷告之后,到了“救恩确据”阶段,甘雅各牧师对那位浸信会的姐妹说:

 

如果你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是一样的,那么你就得到了基督的应许,祂已经宽恕了你的罪,接纳你进入祂的家庭,并赐予你永生。赞美主!我们要为此欢喜快乐。”[23]

 

在中文版的《三元福音》教材中,“渔夫”对那个刚刚决志祷告的妇女说:

 

“刚才你所说的一切,如果全都是你的心声,那么,基督的应许就是属于你的。你的罪赦了,你是神家里的人。你己经得到了永生,赞美主!我们要为此欢乐!”[24]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位敬虔的浸信会姐妹,甘雅各牧师没有给她建立确据!他解释了为什么要说“如果全都是你的心声”:“加上‘如果’这一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虚假的确据。人是藉着信靠耶稣基督而得救,不是因口说信耶稣就得救。”[25]

 

如果这位原本不信的妇女,仅仅因为做了决志祷告,仅仅因为说了一些合乎真理的话,就有得救确据的话,岂不正应了甘雅各牧师所批评的情形:“因口里说信耶稣就得救”?

 

四、分析:中文三元福音事工中在救恩确据上的含糊、矛盾

 

仔细分析,会发现中文版《三元福音》布道事工对得救确据有互相矛盾的表述。

 

1、《三元福音》与《福音爆炸》相一致的表述

 

在初信栽培部分,甘雅各牧师解释得救确据的步骤说:

 

……决志者的得救确据,不是你所能保证的,那是决志者的责任,去确认自己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彼后1:10)。但无论如何,你必须肯定他己明白神话语中所应许的确据。[26]

 

这段文字的要求很明确:“渔夫”不能帮助决志者建立确据,只是帮助他们明白确据。

 

在《三元福音倍进布道第二阶段培训手册》(2013年5月第九版)的栽培初信单元,第四部分“即时栽培”中,也强调不能为决志者建立确据:

 

(1)决志者的得救确据,不是你能提供和保证的;

(2)那是决志者的责任,去确认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彼后1:10);

(3)但无论如何,你必须肯定他/她已经明白神话语中所应许的确据(约6:47)。[27]

 

2、《三元福音》与甘雅各牧师相反的教导

 

再看《三元福音》第113页的错误翻译,“你必须帮助他得着圣经所应许的得救确据”,把“理解”(understand)翻译成“得着”,这显然完全改变了作者的意思,这相当于确认这个决志者已经重生得救了,为他建立了得救确据。也就是说,还没有等到他们自己确认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之前,渔夫就为他建立了确据。

 

这种与甘雅各牧师相反的教导,不仅体现在中文版本的翻译中,还体现在其实践中。在《三元福音倍进布道第一阶段学习手册》(2016年修订版)和《三元福音倍进布道第二阶段学习手册》(2013年5月第九版)中,提供了“训练进度报告表”和“训练进度报告表使用方法”。在“训练进度报告表”的“统计布道结果”一栏,专门列有一个统计项目:“重新建立确据”。“训练进度报告表使用方法”中对此给出的解释是:

 

重新建立确据:指那些在你分享之前已经是基督徒的人,但愿意对得救有更大的把握,甚至与你再做祷告。[28]

 

这和甘雅各牧师不能建立确据的阐释、要求完全相反。

 

帮助决志者理解/明白确据,而不能为其建立确据,这是甘雅各牧师的目标和要求;而为决志者“得着确据”或“重新建立确据”,却成了中文三元福音布道事工的目标和实践。

 

结语

 

甘雅各牧师在他所创建的美国珊瑚脊长老教会,经过四十八年,把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小教会牧养成为一个上万人的教会。[29]他一直采用三元布道的方法传福音。但是美国的处境和中国大不相同,直到最近美国人中声称是基督徒的人仍达到75%。[30]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甘雅各牧师强调得救的确据。即使大多数美国人声称自己是基督徒,甚至对那些很火热的信主多年的基督徒,甘雅各牧师仍然不为他们建立确据,只是帮助他们明白、理解神的应许,并鼓励他们对得救的问题当真,抓紧应许。甘雅各牧师清楚,真正的得救确据是他们自己在神面前藉着成圣的功夫得着的。

 

在中国无神论或民间信仰多神论的背景下,对于从来没读过圣经,根本不明白基督教神学概念[31]的人,刚一听闻福音,就为他们建立救恩的确据,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对于中国处境中的人,在传福音时的目标是,尽可能地为他们清晰讲解福音,鼓励他们读经、接受基要真理的培训,鼓励他们参加教会敬拜、团契。

 

至于在传福音时遇到的自称信主的人,同样不能为他建立确据。建立救恩确据就是宣告他已经是重生得救了。教会不能凭着一个人所说的话、所做的祷告,就断定他是重生得救的人。按着对得救确据的真确理解,为任何人建立救恩确据都要非常慎重。救恩确据是个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几乎不能给另外的人建立确据。在教会牧养实践中,这往往要经过洗礼前培训(或入会前培训)、受洗考道(或入会考道)的程序,才会正式地为一个认信者施洗,接纳他为教会成员。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保证他们都是重生得救的人。教会的宣告是见证性的宣告,因为主耶稣没有把判断一个人是否重生的决定性权柄赐给教会。教会的责任是正确地教导救恩的确据,帮助信徒正确地审视自己是否有真正的确据。

 

正如《威敏告白》所说:“此无谬的确信并不是信心的本质,一个真信徒在获得这种确信以前,他也许要长久等待……”牧养实践中,要尊重信徒的信仰良心,教导信徒相关真理,并鼓励信徒自己尽责,祈求圣灵的帮助,殷勤地善用蒙恩之道来建立。

 

我们当求主赐给中国教会传福音的热心,也赐给我们追求精准的忠心,赐给我们行动力和思想力;求主兴起中国本土的“甘雅各”和“珊瑚脊”,去创建一个或几个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合乎纯正教义的传福音的方法,这将大大祝福中国人和中国教会。

 

 

 

[1]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2011温州修订版),陈恩明,余俊铨译,52。

[2]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184。

[3]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83。

[4] D. James Kennedy, Evangelism Explosion(Wheaton: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96), 76.

[5] 数据来源:https://news.gallup.com/poll/124793/this-christmas-78-americans-identify-christian.aspx

[6] 周毕克,〈安东尼•伯吉斯论确据〉,于《清教徒与圣灵的工作》,安娜译,古道译丛·清教徒研究(香港:经典传承出版社,2019),266。

[7] 周毕克,〈安东尼•伯吉斯论确据〉,282。

[8] Kennedy, Evangelism Explosion, 105-06.

[9]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113。

[10]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107。

[11]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108。

[12] Richard Watson, “Assurance,” in A Biblical and Theological Dictionary (New York: Lane & Scott, 1851), 100.

[13] 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说,是的,他们确实知道自己有永生。 根据1996年普林斯顿地区研究中心关于美国宗教的报告,96%的成年人相信上帝,90%的人相信天堂,80%的人期望在审判日被召唤到上帝面前为他们的罪交账,77%的人相信他们去天堂的机会非常大。Kennedy, Evangelism Explosion, 76.

[14]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107。

[15]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任传龙译(South Pasadena:美国麦种传道会,2017),425。

[16]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26。

[17]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589。

[18]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钱曜诚译(北京:三联书店,2010),803。

[19] Kennedy, Evangelism Explosion, 37.

[20]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43。

[21] Kennedy, Evangelism Explosion, 40.

[22]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45-46。

[23] Kennedy, Evangelism Explosion, 52.

[24]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56。

[25]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108。

[26] 甘雅各,《三元福音倍进布道》,113。

[27] 《三元福音倍进布道第二阶段学习手册》(2013年5月第九版),80。

[28] 《三元福音倍进布道第一阶段学习手册》(2016年修订版),ⅷ。

[29] 自1962年起,至2010年。——编者注

[30] 数据来源:https://news.gallup.com/poll/187955/percentage-christians-drifting-down-high.aspx .

[31] 包括得救的确据、永生,甚至上帝、天堂、福音、罪、信心、应许、决志等信仰词汇。——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