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文/本刊编辑部

 

与往期杂志只有一篇卷首语不同,本期开始,每个栏目的主编会各自撰写一篇短文,介绍选文的缘由、特征、目的,统合成一篇卷首语,为大家提供导读。以下四篇栏目寄语中自然也会有栏目主编们与读者们交流的絮语,透露我们的关切,期待你们的回应。

 

 

讲道释经栏目寄语

 

最近和弟兄们有一些关于圣经神学的讨论,我们深感圣经神学对于忠实地传讲圣经很重要,也可以给我们按照圣经宣讲福音带来帮助。但回顾历史,人们对圣经神学作为一种方法,却有着很多不同的认识,对于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的关系也有不同看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圣经神学以及系统神学,使之对我们的解经和讲道带来帮助呢?我们希望,今年的讲道释经栏目对此能有系列的探讨。本期我们发的这篇《圣经神学的种类》,虽说是概论性的专文,但并不缺乏深度;一篇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文章将激发我们很多的思考。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分享释经讲道的讲章,特别是这个时代服事教会的牧者,在教会的讲台上面对具体的会众所宣讲的信息。在教会历史上,神曾经使祂的讲台光辉烈烈,大大使用祂的仆人们忠于圣经的讲道,呼召罪人悔改,牧养了祂的百姓。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牧者的讲道信息,带来在解经和讲道方法上的交流,并使我们因着讲道的信息,得到提醒和劝慰。这一期,我们刊登了始明牧师2022年2月8日在主日讲台所传讲的信息《转向信心》。以往我们曾经就讲道事奉访谈过始明牧师,也愿这篇讲道,使我们对他在访谈中分享的做法有更具体的了解,也使我们因他所宣讲的主的话语,得到激励和帮助。

 

短小精悍的对难解经文问题的解答,既可以促进牧者的思考,也可以成为便利的牧养资源,给遇到这些问题的弟兄姐妹带来帮助。本期的问题是:为什么我每次犯罪以后还需要祈求上帝的赦免?作者将我们带入到与上帝的圣约关系中来思考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会给我们的实际信仰生活带来鼓励。

 

既然神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并且祂特别通过祂的话语启示出福音的奥秘,而这奥秘关乎人的得救、教会的成长和神的荣耀。那么,怎样更好地明白、传讲、应用神的话,就成为每一个担当话语事奉的人不懈的追求,也成为每个弟兄姐妹心之所系。愿主赐福并使用这一栏目的内容,使之能鼓舞我们的关切,增进彼此的交流,也为我们带来切中肯綮的帮助。

 

教会建造栏目寄语

 

“教会建造”栏目往往是针对家庭教会当前时期的处境,目前展现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建造的需要,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组稿。相较于一般的生活时政类杂志,呈现出“封面专题报道”所具有的泛时效性、系列报道等方面的特征。因此,本刊自栏目制改版后,各期封面设计的主题,往往与“教会建造”栏目的主题一致。

 

本期的主题是“圣徒的坚忍”。这是2021年某一特会的年度主题,也是同年另一场以“门徒训练”为主题的神学特会中,在其“圣经辅导”讲座中呈现出来的特别关注。对此主题,我们也认为有必要再思。

 

在这个时候,基督徒们被提醒关注圣徒坚忍的教义,原因不证自明:身处在“基督教中国化、政主教从”的压力中,我们都是软弱的,没有人敢夸口站立得住,因而需要寻访古道,通过对坚忍教义的学习,使我们自身的信心得以坚固;同时,也使我们在牧养服事时,面对身处艰难、时有软弱的信徒,在爱心、智慧上都成长、成熟。

 

就此主题,四篇选文的内在逻辑是:从属灵的角度认识处境,对坚忍的教义加以梳理,借鉴历史上的教牧智慧,以聚焦“爱基督之心”来避免涣散。具体而言:

 

第一篇《炎热和苦难》来自前述圣经辅导讲座,从属灵的角度有深度地认识处境。基督徒身处的环境不单有逼迫和诱惑,瘟疫仍继续、炮弹在飞越、人被铁链或恶习囚禁,这些新闻不断地提醒我们身处末世的事实与特征。如果停留在表面看问题,所求的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通过各样的处境,来到神的面前,有深度也有规范地认识苦难的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来到上帝的面前,深思我们在信心上会遇到的试探;我们才会提出深层的问题:如此艰难中并应用于当下,如此软弱的我,何以坚忍呢?

 

第二篇《我们能否一生持守信仰到底?》不仅提出一个好问题,还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作者通过对《威斯敏斯特信条》“论圣徒的坚忍”一章的梳理与阐释,使我们确信信徒“会在这恩典的地位中坚忍到底,永远得救”;其原因,“并非依赖他们自己的自由意志”,乃是依赖三位一体真神的救赎作为。而且,本文十分精彩之处在于,从“论证之完整、问题之难点、关注信徒良心之困惑”三个方面,提出“如何理解那些起初‘相信’后来‘失丧’者呢?”之问,并以对希伯来书相关经文的解经来回答了这一提问。文章最后,也言简意赅地给出了牧养建议。

 

上一篇文章的最后牧养建议的部分,自然引出了《从教牧视野看圣徒坚忍》和《重燃起初的爱心》两篇文章。前一篇是本土牧者的研习、牧养心得,使“圣徒坚忍”这一教义,无论是对其内容的理解,还是对其加以实践,都有了不可缺少的“教牧视野”;而后一篇摘编自清教徒的作品,使得对这一教义的关注有了“爱基督之心”的聚焦。若对这两篇文章加以概要式介绍,则可能破坏它们自身的内容、特点。我们能做的是,向大家作见证:我们在编辑时信心得造就,热情被点燃。我们深信这一经验,一定会发生在读者家人们的阅读过程中。

 

神学探讨栏目寄语

 

虽然本刊现有各栏目的关注点并非没有交叠,但相对而言,“神学探讨”更多侧重于系统神学/历史神学相关的内容。主若许可,我们计划在未来几年中,以系统神学的某个部类来组织各年的主题。从本期开始,我们今年将着重讨论神论(theology proper)。纵然次序或许会有调整,但我们期待若干年内逐渐触及护教学、人论、基督论、救恩论/圣灵论、伦理学、教会论、末世论等神学部类。烦请留意的是,我们虽以如此的方式组织栏目的编稿主题,但意图并不在于完整覆盖该神学部类的各个方面。系统的神学训练既非本栏目的定位,也不可能通过如此的方式完成。

 

我们正处在一场关于神论的危机当中,诸多根基性的教义正在被广泛的质疑和拒绝。神的若干本质属性、三位一体、基督的神性等经典神论的议题,都被置于被挑战的位置之上。这些挑战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展开,但在很多新提议的背后,都若隐若现地蕴含着一个方法论的预设,即所谓“希伯来思想”与“希腊思想”的对比和对立。这预设以不同变体的形式出现,例如:“东方vs. 西方”,“动态vs. 静态”,甚至包括即使不完全一致但也与此关联的“加尔文 vs. 加尔文主义”。这些新神学将经典神论置于希腊/西方/静态等的一端,从方法论的意义上对其进行反思、轻视,直至拒绝。本期刊载的文章《希腊抑或希伯来?开放神论与改革宗的神学方法》比较了开放神论与改革宗神学方法,不仅评估开放神论的预设,也为改革宗的“创造主–受造物的区分”、“类比”等神学方法辩护。霍顿在本文中的主要对话对象是开放神论,但其结论却对颇多相关议题都有助益。由此我们认为,以这样一篇关于方法论的文章来开始今年关于神论的讨论是合宜的。

 

我们欢迎读者的反馈和投稿。“神学探讨”栏目并不执着于在选稿中考虑是否为译介文章或中文原创,但我们乐于见到更多在中国家庭教会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思考和写作。文章既可以与我们正在主要讨论的主题相关(对本年度来说,即神论),也欢迎其他与系统神学/历史神学相关的题目。事实上,我们本也有意在每年中刊发若干在主要议题之外的其他文章以丰富栏目内容。我们深知任何作者都不会在一开始就足以达到我们曾经刊发的那些神学家的深度和高度,尤其是在中国家庭教会当下的整体环境中。但作为“神学探讨”栏目,我们期待和诸君一同成长,也愿神藉着那些因对教会的挚爱而有的冷峻思考得着荣耀。

 

历史回顾栏目寄语

 

本期“历史专栏”的译稿,乃是庚子教难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历史上的庚子教难其实为时不久,但在这百日之间造成的损失却是灾难性的。《教会》编辑部与译者推出这一“庚子教难”系列,希望能以对特定历史案例的剖析,促进对殉道者的善后、叛教者的整顿和创伤后的修复这些议题的探讨,于历史与当下,在神学和实践等方面都有所思考。

 

本系列共十篇文章,前三篇涉及教难前,后七篇涉及教难后。教难前的内容以庚子教难前夕(1898年)明鉴光(William S. Fleming)教士遇难一事(也是内地会入华以来首例同工殉道事件)开幕[1],继以翌年内地会成立33周年年会上众宣教领袖的致辞(即庚子教难爆发前的一次年度大会)[2],并汇编了足以展现教难前夕晋南教会风貌的宣教报道[3]

 

教难后的内容则从几位劫后余生的宣教士的“痛定思痛”、整装重返开始[4],以众多差会代表与山西地方官协办安葬、追责、赔偿、抚恤,与中国教牧领袖一起整顿教会、惩戒挽回背教信徒为过渡[5],梳理了教难后山西禾场东南西北各宣教站的重组和重建[6],并侧重探讨了女宣教士和伙伴差会在山西禾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7]

 

教会的建立和重建,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难设定具体时限。这一系列以1905年为文献的时代断限,并非绝对,一方面是以五年为期作为一个较为宽泛的时间长度;另一方面1905年内地会的创始人戴德生在长沙过世,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本期“历史专栏”这篇编译稿,汇编了内地会山西监督陆义全牧师发表于1902年的对三晋福音事工的综述报告,以及内地会英国办事处的总干事史洛恩于1904年在洪洞等地的走访见闻,并帮助内地会建立伙伴差会的范岚生牧师在1904年的巡视报告。文末作者将1900年与1905年山西禾场的各项数据做了比较,并比照了1920年的数据,使读者能直观地看到庚子教难后山西教会的重建与复兴。而作者也以陆牧师一家的见证为例,告诉了我们这场奇迹般的复兴背后的故事。

 

 

[1] <“福音鲨鱼”明鉴光之死 —— 中国内地会首例宣教士殉道事件>,《教会》80(2019年12月),2022年2月24日存取,/archives/191211.html。

[2] <“给我一人”—— 一八九九年中国内地会33周年年会致辞>,《教会》81(2020年3月),/archives/200308.html。

[3] <庚子教案前晋南教会风貌>,《教会》82(2020年6月),/archives/200608.html。

[4] <重返禾场 —— 1901年晋南三贤劫后余生的心声>,《教会》83(2020年9月),/archives/200909.html;<“痛定思痛”—— 1900年在华宣教团体对庚子教难的声明与反思>,《教会》84(2020年12月),/archives/201209.html。

[5] <初返三晋 —— 庚子教难后山西禾场的宣教报告>,《教会》85(2021年3月),/archives/210310.html。

[6] <灾后重建 —— 1902年返晋同工山西通讯>,《教会》86(2021年6月),/archives/210608.html;<教会兴起 —— 1903-1905年山西各地宣教站事工报告>,《教会》87(2021年9月),/archives/210909.html。

[7] <宣教储军 —— 1903-1905年间山西禾场的妇女事工与伙伴差会>,《教会》88(2021年12月),/archives/211210.html。

 

 

640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