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19年05月号(总第77期) 基督的呼召 ——《我们合理的信仰》第20章阅读札记

基督的呼召 ——《我们合理的信仰》第20章阅读札记

 

文/漫波

 

在《我们合理的信仰》一书中,从第20章《基督的呼召》开始,巴文克进入救恩论的部分;巴文克把我们通常所说救恩次序中的呼召、重生、信心和悔改放在了这一章中,救恩次序中的其他部分则放在了接下来的章节中。学习这一章时梳理了相关的神学内容,使笔者受益良多。笔者希望此篇阅读札记,也给读者带来帮助。

 

一、圣经与圣灵的关系

 

在第19章《圣灵的恩赐》中,巴文克反复强调,我们所得到的各种救恩益处,都是基督借着圣灵赐给我们的:“在具体讨论这几类益处中的每种益处(笔者注:即指救恩次序中的恩召、重生、信心、悔改等)以前,我们应当晓得,这一切,就像基督自己的位格一样,只有透过圣灵才能赐下……借着圣灵,基督将自己赐给了我们,也把祂的益处赐给了我们……简而言之,基督和祂所赐给我们的一切益处——圣父的慈爱和圣子的恩惠——唯有在与圣灵的相交中,才能成为我们的份。”[1]正如一位牧者所言,在某种意义上说,救恩论其实就是圣灵论。

 

因此,在第20章的第1节中,也就是救恩论的开始部分,巴文克首先谈到了圣灵工作和圣经之间的关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20章这一节的讨论虽然篇幅不长,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巴文克这样开始:“基督为了把我们纳入到与祂的相交中,并分享祂各样的恩惠,不仅使用浇灌在教会中的圣灵,同时也使用那为教训并引导圣徒而赐下的圣言。”[2]接下来,他首先批驳了几种错误的观念。

 

首先是伯拉纠主义的错误。这一类人认为有圣经就足够了,人仍旧有属灵方面的自由意志,不需要圣灵重生的工作就可以行出圣经所要求的。“他们主张说:罪的确使人软弱,但并不代表那个人的灵命已经死去了。这人仍有意志上的自由,若有人愿意听信福音,那单单传福音本身就足以叫他效法耶稣行事为人的榜样。”这类似于今天的亚米念主义,这个批判也使笔者想到自由主义神学。

 

接下来,巴文克指出神秘主义者的错谬,他们越过圣经而直接谈论圣灵的工作,这使我们想到今天的灵恩派。他们认为:“‘圣言’只是一种死的字句而已,并不能穿透人心,也不能使新生命的原则在心里扎下根来。‘圣言’充其量只能在人内心起到光照作用,却不能发出丝毫权柄和力量来改变人心……这样的属灵人虽然有时会把圣经作为一种标准和指导原则,但这并不是他宗教知识的来源,因为他乃是主观上蒙受上帝圣灵的教导,并逐渐成长得超乎圣经之上。”

 

巴文克在此提到非常有启发的一点,就是在此错谬之下,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虽然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极端,却会彼此转化,因为脱离了圣经来谈圣灵的工作,实际上就会落入到这两种情形当中。“当圣灵的感动渐渐使人心越来越脱离圣经,得到‘释放’时,人心也就越来越脱离基督的位格与整个历史的基督教。于是,在其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神秘主义就衍变为理性主义。因为当圣灵内在的工作与圣经的话语被人为割裂开来时,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性,不能再与圣灵在人理性与良心中的普遍工作区分开来……神秘主义总是一次次衍变为理性主义,而唯理主义则又定期衍变回归神秘主义。这两种极端彼此相连,彼此相通。”

 

之后,巴文克指出天主教的一个错谬就在于没有把圣经看作是蒙恩途径,而唯独把圣礼看作是蒙恩之道。“为了反对这种将圣灵的拯救工作与圣言割裂开来的做法,也为了驳斥唯独将它同圣礼联系起来的做法,宗教改革拿起了捍卫真道的大棒。宗教改革不仅恢复了圣经作为真理唯一、清晰与充分的来源,而且也把圣经尊崇为蒙恩之道,并恢复了它在与圣礼的关系中的首要地位。”[3]

 

不仅如此,巴文克也谈到了同为宗教改革阵营的路德宗和改革宗的区别点。我想,巴文克的分析还是非常中肯的,对我也很有帮助。他说:“路德宗将‘圣言’与圣灵彻底地合在了一起,以致有把这两者等同起来的危险,完全抛弃了这两者之间的分别。他们甚至把圣灵做成的救恩包括在圣言之内,并只视圣言为圣灵进入人内心的渠道。圣经既然来自圣灵,那圣灵便把使人改变的能力留在圣经之内,就像——姑且这么说——把圣灵放在了一个器皿中一样。就像面包有一种天然、内在的滋养力一样,圣经也从产生它的圣灵那里领受了拯救人的内在属灵能力。因此,圣经不仅被赋予了光照人心、影响人道德意志的能力,同时它还有一种内在的、更新人心灵及拯救人的能力。而且,圣灵若不借着话语,就不工作。”

 

巴文克紧接着说,改革宗不采纳这种观点,改革宗的立场是:“在圣经与圣灵之间,当然会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彼此之间仍有分别。圣灵会在没有圣经的情况下工作,而且有时也的确在没有圣经的情况下工作。当圣灵与‘圣言’联合时,祂之所以这样做,乃是出于祂自由的旨意。圣灵照着自己的美意,常常会借着圣言动工,并在圣言显扬出来的地方动工……但是,即便在这时候,圣灵也不像路德宗所说的那样,是内住在圣经中或所传讲的圣言中,而是内住在作为基督永活身体的教会里。圣灵借着圣言做工,也不像视之为承载自己能力的器皿那样做工。尽管圣灵与圣言一同动工,但圣灵自己也亲自穿透人心,使他得以更新,从而得着永生。”

 

二、关于呼召

 

1、普遍呼召与特殊呼召(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

 

在作了以上铺垫之后,巴文克进入救恩论中呼召的主题。

 

通常教义神学在讨论呼召的时候,都会直接进入一般呼召和有效呼召的讨论。然而巴文克在此的一个特色是,他把普遍启示也看作呼召,即“普遍呼召”,这呼召是神在自然界中,在历史中,在人的理性和人的良心中,对所有的人说话;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福音的呼召,巴文克称为特殊的呼召。这其实就是普遍启示和特殊启示。巴文克的“普遍呼召”和“特殊呼召”的区别也就是“自然呼召”和“圣言呼召”的区别。进而,巴文克把“普遍呼召”称为“律法的呼召”,把“特殊呼召”称为“福音的呼召”。因为既然这种“普遍呼召”包含外面的自然和人里面的良心,良心是神的律法刻在人的心里面(罗2:14-15),所以巴文克称“普遍呼召’是一种律法性的呼召。然而,巴文克对此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

 

2、外在呼召和内在呼召(一般呼召和有效呼召)

 

巴文克首先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听到“福音的呼召”。人之间一切的不同(阶层与地位上,性别和年龄上,恩赐和能力上的等等不同)都是出于神的主权。巴文克在此也指出了路德宗和改革宗的不同:“路德宗的人,他们不想承认上帝有主权意愿决定,谁能处在福音的光照下,而谁却不能,就主张:这种圣言的呼召临到过与亚当、挪亚及使徒同时代的所有人(他们特别诉诸罗10:18及西1:23,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而这些人是唯因自己的错误与这一呼召失之交臂。”

 

对于非选民,外在呼召不能成为有效呼召,然而,巴文克强调,我们不能因此轻忽外在呼召的功用和价值。巴文克对此强调的两个方面,似乎是笔者很少在别的教义神学书中看到的。一方面是:“我们必须声明,外在呼召对上帝来说是严肃的,而且有其美意。凡借着福音蒙召的人,都是恳切的蒙召。因为上帝在自己的圣言中认真、恳切地将自己喜悦的事显明出来,也就是说,凡被祂所召的人都应该来到祂面前。而且,上帝也恳切、认真地应许:凡到祂那里来的人,都可以得享安息和永生(《多特信条5项第8条》)。”“外在呼召借以临到他们的福音之道,并不是死的字句,而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是活泼大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来4:12),也是叫人得蒙重生的方式(彼前1:23)。这和上帝在内在呼召中所用的,是同样的话语,而且它本身也并不排除圣灵的感动。”

 

另一方面,即使对于不信的人,福音的呼召也有一种道德感化的能力;它能够带来许多暂时的祝福。这种价值是在于文化层面上的,它能够提供一种精神资源,一个榜样,它能够利于约束罪恶。

 

与此同时,巴文克也强调,“拒绝外在呼召必免不了受惩罚”,对于拒绝福音的人,这道要定他的罪(约12:48)。

 

接下来,巴文克讲到外在呼召的不足和内在呼召的必要性。尽管神的话语本身具有能力和权柄,但因为世人的灵性是死的,所以圣灵的工作是必须的,这就是内在的呼召。

 

巴文克在讲到内在呼召的性质时,把它与自然界的现象作了类比:“若我们想了解或认识什么事物,就必须有一种关系存在,就必须在人与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一般说来,这种关系在自然界中依然有效……但是,这种关系在灵性世界中却已经完全被罪破坏了……人生来对上帝、对祂的启示以及所有属灵与属天的事,就是死的。他对这些漠不关心、毫无兴趣,只思念地上的事,却不喜悦关乎上帝道路的知识。上帝与人的关系已经遭到了破坏,两下再没有属灵的相交或联合了。”

 

由此,巴文克视内在呼召为一种属灵关系的恢复:“因此,这种内在呼召通常包含这样一个事实,即它再次恢复了上帝与人的关系,并且叫人和上帝再次在灵里相交,叫人愿意听从上帝的道,也明白这道。”

 

进而,巴文克也依据圣经称内在呼召的作为是一种启示,并举了彼得认信的例子:“‘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上帝亲自用这种方式来光照这位使徒的心,才使他此时在基督里如此清晰地看到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事情。”

 

如此,这样一种启示意味着一种内在的光照。“换言之,在这些段落中谈到的启示,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光照。”正如圣经所言:“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林后4:6)

 

对于内在呼召的性质,巴文克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描述:“在其他地方,圣灵在内在呼召中的行动,则被描绘成主开导人的心(徒16:14),或是主耶稣开人的心窍(路24:45)。”

 

内在呼召,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有效呼召,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福音的呼召和圣灵的工作。“上帝在自己丰盛的恩典中,不单向那些蒙拣选得永生的人发出福音之道的呼召,还加上了圣灵的工作”,而内在呼召的结果便是重生、信心和悔改。

 

三、有关信心的讨论

 

巴文克接下来讨论重生、信心和悔改,也是按着这个救恩次序,重生—信心—悔改:信心是重生的结果,悔改是信心的果子。在此,笔者对巴文克就信心的阐述稍作一点归纳。

 

相对于真实、得救的信心,巴文克讲到了三种虚假的信心:历史的信心,暂时的信心和神迹的信心。真实的信心与这几种虚假的信心区别在于三方面。首先,它们的来源不同。以上三种信心是普遍恩典的结果,“有暂时的功用”,而得救的信心是神的特殊恩典,是圣灵工作的结果,是重生的结果,是拣选的结果。

 

第二,它们的本质不一样。信心必然包含着知识的因素,但真信心具有的不只是头脑中的知识,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识,“是一种实践知识,是一种从心发出的知识,而不是出自头脑的知识。它是一种个人性的、深刻的、叫人心向往之的关切,因为它是与自我最深层的那些本质,也就是与那些牵涉自我本质的生存、生命、灵魂与得救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它们指向的对象不同。三类虚假的信心指向的对象未能越过历史报导或神迹本身,而真实的信心指向基督并且信靠祂。

 

四、总结

 

最后,与以上内容相关的,笔者分享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宗教改革重新确立了神的话语作为蒙恩途径,并且是首要的蒙恩途径的地位。改革宗神学通常所讲的蒙恩途径有三个:神的话语、祷告和圣礼,[4]有时还会加上第四个,就是圣徒团契。而圣礼的执行和果效是不能离开神话语的,“圣礼的功效……依赖圣灵的运行和设立圣礼的道”[5];圣礼即是神应许的有形记号,“圣礼因为依附于上帝的话语而获得其意义”[6]。祷告也是对神话语的回应。[7]此外,圣徒相交若离开了神的话语,也不能叫人蒙恩。因此,我们看到神的话语作为蒙恩途径的重要性。

 

基于此神学信念,神的工人会认真地预备讲道,并且意识到在主日礼拜时要有充足的道和充足的祷告;而且也会在主日尽可能地多举行圣餐,每周都有也不过多——因为它们是神所设立的恩典的管道,当它们被正确地使用时,我们相信教会就会领受圣灵的工作。

 

在牧养的过程当中,我们期待信徒生命的改变。神的心意是我们在此生不断成圣,越来越活出与我们蒙恩地位相称的生命样式来。神是改变的源头,唯有神是改变人心者。“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3:6-7)而神所使用来改变人心的工具是祂的道。“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约17:17)正如神是借着祂的道和灵使人重生一样,神同样借着祂的灵和道使人成圣和改变。合乎圣经的改变,正如提摩太·凯勒牧师所说:“我们改变的目标是耶稣祂自己的生命。改变的力量完全是上帝的恩典。改变的工具是通过圣灵将圣经应用到我们的心里。改变的战场是悖逆上帝或偶像崇拜的心……改变的环境是敬拜的基督徒共同体。”[8]对于人心的改变,我们要清楚福音的中心性,也如凯勒牧师所说:“持续、更深的属灵更新的关键是对福音永无止境深度的持续再发现。”

 

神的工人应当带着这样对道、对福音的信念来进入服事,来面对讲台——道是神设立的首要的蒙恩途径,是神用来改变人心的最重要的媒介。传道人蒙召作神话语的管家(林前4:1),应当不断提醒自己对道的专注,专注于对道的钻研和传讲,按正意分解神的道;并以对“得救的信心”的分辨,来确认听道者“是否重生得救”——蒙“外在呼召”者果真经历了“内在呼召”了吗?以此忠心于主的托付,竭力得蒙神的喜悦。

 

 

[1] 赫尔曼·巴文克,《我们合理的信仰》,赵中辉译,(海口:南方出版社,2010),305-06。

[2] 以下引用若无特别说明,都是引自《我们合理的信仰》第20章,307-31。

[3] 参卡尔•楚曼(Carl Trueman),〈上帝的话语:恩典的管道〉,《教会》69,2018年1月,128。

[4] 威斯敏斯特大要理问答74问。

[5] 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27.3(《清教徒之约》译本)

[6] 卡尔•楚曼(Carl Trueman),〈上帝的话语:恩典的管道〉,129。

[7] 关于这方面较近的论述,可见凯勒牧师的《祷告解密》,3-5章。

[8] 提摩太•凯勒,〈合乎圣经的改变〉,《教会》51,2015年1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