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19年05月号(总第77期) 附录:对《上帝与圣经:经文概览》一文的品读与短评

附录:对《上帝与圣经:经文概览》一文的品读与短评

尘觌:上帝与圣经,关乎基督徒生命的生根建造

 

这篇文章的内容“……决定我们的圣经教义的形态”,不仅是关乎神学命题的讨论,而是与基督徒生命的生根建造密切相关。

 

文章中提到,“……在圣经的语言和神学中,上帝的说话和上帝的行动通常是相同的一件事情”。这实际在有意地区别于一种将上帝的话语和行动割裂的倾向:把上帝的话语仅仅看作是对于已发生事件的报道或对未发生事件的预告,又或是对一些抽象原则和价值体系的命题陈述。上帝的话语是静态的、描述性的,上帝仅靠说出这些话语并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因而上帝必须在这些话语以外,另外采取一些行动。

 

根据牧养现场中的观察,这种倾向既然把上帝的话语和行动割裂为二,结果就同时轻看了这二者。具体来说:

 

1.当人视上帝的行动无关乎上帝的话语时,便轻看了上帝的话语。这时,比起渴慕上帝的话语,人更渴慕(不被上帝话语规范的)生动新颖的宗教说法或引人眼球的属灵体验,在那些地方寻找上帝活动的踪迹。至于上帝的话语,在他们看来,却并非活的,并非“就是灵,就是生命”,并不能使他们“经历上帝”。

 

2.当人视上帝的话语无关于上帝的行动时,便轻看上帝的行动。这时,比起注视上帝的行动,人更注视自己的行为。人意识不到上帝在圣经中正用话语宣讲见证祂“已经成就”的作为(基督的死和复活),并且正在以这话语“在当下、持续地实施”这同一个作为在我们身上(藉着基督的死和复活的福音之道重生我们,彼前1:3、23),那么便容易认为,上帝在圣经中说的话,只是在静态地描述和展现一件供我们缅怀追思的遥远事件;甚至认为,这事件本身并不重要,它不过是供人倡导一种价值准则时所用的事例;或者认为,上帝的福音行动虽然重要,但不过是入门、“开端”,业已远去,现在更重要的是一些别的东西,比如我该怎样“活出来”?结果是,基督徒生活中实际的焦点和原则是律法甚至是普遍道德,而不是上帝仍在持续的福音行动。

 

我曾经多次遇到同一类情况,人向我表达说“你们有话语,但光有话语又能怎样?不过是僵死的,是大道理。你们更重视话语,我们更重视灵的体验,重视个人经历、重视将生命活出来,这个才真切。”为何这样藐视上帝那代表祂临在和行动的可畏圣言,将其当作一具死尸呢?为何要将本来就紧密一体的话语和灵如此割裂,以至于非要在上帝的话语以外遇见灵呢?

 

多年以前,当我读到“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林前6:9-10)时,我清楚地意识到,上帝正通过祂的这话语向我的人生开刀,叫那处在虚假平安中、自以为信主的我坐立不安,这话语以无可抗拒的能力,催迫我逃往基督那里,而这位为我死而复活的基督,向我应许“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徒2:21),“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3:24)。每每想起,甚觉甘甜,也越发渴慕这“活的、有功效的”上帝之道。

 

假如我们真的经历了——那位万不以有罪为无罪的上帝,怎样在称我们罪人为义的话语宣告中,彻底扭转了我们的身份;假如我们直面过律法的威胁和福音的应许——如此被上帝的话语召唤以至于明白和领受救恩;我们岂会感受不到话语本身的甘甜与大能?

 

基督徒的生命确实应当是活的,确实应当是在与上帝真实密切的位格交往经验中;但不同于迷恋神秘经验的人,我们的经验乃是对上帝话语的经验。因此,我们当以敬畏和悔改的心,转向那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话语——圣经,在那里遇见真正的、向我们行动的上帝。

 

以思:如何对待上帝的话语,就是如何对待上帝自己

 

作者在文章中论及的主题——上帝的位格和祂所说的话之间的关系——非常的重要。作者通过扎实的圣经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一些重要结论:上帝自己和祂所说的话之间有着令人惊奇的密切关系。上帝将自己投身于祂的话语中,以至任何人如何对待上帝的话语就是如何对待上帝自己。特别是在祂的约中,上帝用祂的应许行动定义祂自己,以至我们遇见上帝的应许本身就是遇见上帝。

 

这对于我们被神的话语所征用(请注意这是一个被动格式。这不同于传道人作为主动格式的主语,而神的话语只是双宾语之一),而牧养灵魂非常有意义。

 

有一次,有一位慕道友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我没有面对和见过耶稣,那我如何回应祂呢?”我说:“当牧者以正意分解神的话,也就是通过祂的话语向你宣讲耶稣基督并祂十字架的福音之道时,你面对这些话语,就是面对主耶稣,而不是面对一个福音工人。因为主自己正在话语中位格性的临到你,因此,你必须现在面对,你信靠接受这话语就是信靠主,拒绝这话语就是拒绝主。”这位慕道友听后突然一下子严肃起来,面对主,不再逃避。

 

不仅是对于听神的话语的人,这个主题和结论对于福音工人理解自己的话语事奉也非常重要。很多传道人,内心深处几乎不相信上帝会在祂的话语里行动,以为他每天传讲神的话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但在教会和福音的现场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是:神的话正在藉着工人行动,使不信的人悔改信主,使信主的人信心被坚固。因为我们所信的上帝,不是在约和约的应许中缺席或保持距离的那一位,而是“在话语中主动行动、位格性的主动临到祂百姓的上帝”。

 

另外,文章有两个地方尚显不足。

 

第一,文章没有具体地论及上帝的话语与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这福音之道的关系。若没有这个的说明,神的话语也可能泛泛的解释成别的什么,而不是具体而明确地指向上帝在基督里的拯救行动。因为只有在话语和约所指向的、为我们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里,上帝才真正地临到人,成为他们的救主和上帝;只有在福音里,人才能真正地认识上帝,与上帝和好、相交,以上帝为乐。

 

第二,文章还没有更深地阐释“道”的位格性特征,或者说“道”与上帝的位格的关系。不过,文章提到“书面文字所代表的‘位格存在’的实质,有待在其他部分进行讨论”。

 

愿藉这篇文章使我们更认识神的话语,并在神的话语中更认识和遇见这位在基督里以话语启示和行动的上帝。

 

惜光:超越的上帝如何临在于人

 

作者通过梳理旧约与新约的相关经文,把上帝与圣经的关系这个主题做了说明,既清晰又平衡。文中有几个方面是笔者以前思考这一问题时没有注意到的,给了我很大启发。

 

首先,超越的上帝如何临在于人。这是作者在行文中隐含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留意该问题对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比较关键。

 

上帝超越于人之上,如何才能与人进入交往呢?向人说话是祂使用的一个主要方式。上帝与人交往,是要进入盟约的关系里,人如何能与神建立这样的盟约关系呢?通过相信神的话,特别是相信祂所说的应许之言。

 

言语是上帝与人类交往的媒介。“言语反而是与上帝关系的必要媒介……因此道成肉身的基督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这一事实,即对于所有跟随基督的人来说,人类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媒介,上帝借这一媒介行动,与我们建立关系并将祂自己显现给我们,并且是使我们得以在基督里与祂建立约的关系。”

 

作者把“上帝在祂的话语中、并通过祂的话语行动”这一观点的圣经根据说得很具体,也很详细。他如此解释神的行动的这一特点,对于笔者理解神如何与百姓立约并维护这约很有帮助。

 

其次,对于“正典内的正典”这一观点的说明及批评。

 

作者在本章中对于“正典内的正典”这一观点具体指什么,做了清楚说明,并给予了反驳。这也促使我反思一些说法,比如“圣经只有被解释为福音时才是神的话”,似乎有欠妥之处,因为我们只有相信整本圣经都是神的话,才能借此认识福音。

 

笔者也对本文在如下方面仍有疑问:

 

第一,超越的上帝如何临在于人:必须强调是通过中保耶稣基督。

 

作者在梳理经文特别是旧约经文时,似乎主要关注的是超越的上帝如何临在于人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基于圣经对于救恩的关注而提的,更像种宗教哲学式的问题。

 

只说通过神的话而与神交往是还不够的,必须强调是通过中保耶稣基督。进入与上帝的盟约关系,从旧约来看似乎是需要通过相信上帝的应许之言,而在新约则直接表明是通过信靠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旧约里的应许之言,也应该被视为指向位格性的耶稣基督,这样,应许才能有效。路加福音24:44中,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第二,救恩最终要实现的是上帝亲自与百姓同在,必然要面对其末世性特征。

 

因此,讨论上帝通过祂的话与人进入盟约关系,也必然要面对末世已然/未然的特征,现在基督已经藉着圣灵与百姓同在,不像旧约时代。那么在末世里,神的话在实现上帝与人的交往方面扮演什么角色呢?和旧约时代有何不同吗?

 

现在,当人藉着门徒所传的道而相信耶稣基督之后,就凭着这信心进入与耶稣基督的联合,进而进入父神里,这是一种位格性的相交关系。约翰福音17:20-23:“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保罗也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

 

而救恩最终实现时,神要亲自与祂的百姓同在。启示录21:1-3:“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