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17年05月号(总第65期) 向福音派发出呼吁——认信福音派联盟对《救恩的礼物》的回应
Man Holding Loudspeaker --- Image by © Royalty-Free/Corbis

向福音派发出呼吁——认信福音派联盟对《救恩的礼物》的回应

文/ 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rton) 译/ 江文宇 校/ 和卫

 

1997年10月的第一周,一个由罗马天主教人士和新教福音派人士所组成的团体,发表了一份题为《救恩的礼物》的联合文件,声明他们对基督福音的共同理解。这是一次诚恳的努力,试图以宗教改革的继承者所能接受的语言来阐明救恩的信息,并回应早些时候《福音派与天主教合一》[2](ECT,下文简称为《合一》)一文所引发的反对意见。两份文件的起草人基本没有变化。表面上,这一新声明似有很大改善,在某些方面也的确如此。但令我们深感不安的是,该文件的断言与遗漏可谓问题百出。我们认为,这份文件的表达符合历史上的罗马天主教神学,并不能充分表达新教基督徒对福音的理解。因此,我们恳请福音派同仁切勿受此新动议的误导,而要坚定持守符合圣经福音的教义:“称义唯独靠神的恩典,唯独因着基督,唯独藉着信心。”

 

新近历史的发展

 

《合一》是这两份文件中的第一份,呼吁基督教世界形成统一战线,反对世俗文化在伦理、国家主义和真理相对化等领域的破坏性影响。我们衷心赞同这一在公共文化生活领域联合斗争的普遍呼吁。在此呼吁文本中,《合一》肯定了罗马天主教与福音派之间的信仰联合。在此普遍共有的信仰中,包含了一个断定,即我们称义是本乎恩、通过信、因基督的缘故。

 

许多基督徒因这一断定而感到不安,主要是因为新教信徒与罗马天主教信徒间关于称义之“唯独因信”(sola fide[3]这一教义的历史性争议。当时,我们发起呼吁,请求众签署方就此更多澄清。第二份文件便试图回答我们的请求。与第一份文件不同,《救恩的礼物》试图澄清众签署方早先所坚称的信仰合一,强调了神在救赎中的恩典,基督的赎罪,以及称义的恩赐是藉着信才能得以领受。

 

但是,从罗马天主教的角度看,这一套语言并无新鲜。罗马教会至今一直认为,救赎是基于恩典,基于基督的工作,也基于信心。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将“信心”界定为称义的发端(initium)、基础(fundamentum)和根源(radix)。《救恩的礼物》则明确承认,依据圣经经文对救赎的解释,核心在于称义。

 

令人震惊的是,这份文件的众签署方共同肯定:“我们认为,我们在此所肯定的,与改教传统所讲到称义之唯独因信(sola fide)时所一向表达的理念一致。”如此,这一声明想要指出,共同签署方在肯定唯独因信称义的圣经教义与改教教义一事上达成同意。若真如此,我们欣喜。然而,虽然文件提到某些断言的内容是“符合”唯独因信的,却并未表述“唯独因信”本身。

 

《救恩的礼物》提到:

 

1)称义是藉着信才得以领受;

2)称义不是凭着我们自己的善行或功德赚得;

3)称义完全是神的恩赐;

4)在称义中,神宣布我们只是在基督之义的基础上成为他的朋友;

5)信心,不仅仅是认知上的认同,而是人整体的一项行为,涌现在一个已改变的生命中。

 

这些观点,每一条都与“唯独因信”一致。然而,分开或联合在一起看,它们在“唯独因信”的圣经教义与改教教义两方面皆有缺欠。而这两方面正是我们的关切所在。

 

被归算或被注入的义

 

它们为何有所缺欠?对称义的圣经教义与“唯独信心”的改教教义来说,其中心与关键是这一概念:基督的义“被归算”(imputed)给信徒。罗马教会至今一直主张,称义的基础是基督之义,但这义是“被注入”(infused)给信徒的,而非“被归算”。这意味着,信徒必须配合并赞同神的恩典之工,且只有当基督的义“内在于”(inheres)一位信徒时,神才会宣告此人为义。

 

新教教徒不同意这一观点,指出“被注入”的义与“被归算”的义之间有决定性区别。“唯独因信”肯定我们得以为义的基础在于,基督那为着我们的义而成就的,是本乎基督自己完全积极主动的顺服,这与我们无关。这一基础并不在于我们自己里面的基督之义。因此,福音的好消息是,我们无须等待义在我们里面成就后,神才在他眼中算我们为义。他宣告我们为义,是基于被归算给我们的基督之义。

 

若是没有义的归算,福音就不是好消息,因为我们永远不能知道,我们是否以一个得称为义的并因此得救的状态站在神的面前。如此,我们则必须等待终极的、但无论如何都没有保证的救赎。如果信徒在最后进入天堂之前,可能面临数以千年的炼狱,福音就不是好消息了。

 

《救恩的礼物》一文行将结束之际,众签字方承认还需要解决一些深入和急迫的问题,其中包括炼狱、赦免、功德,以及如何在语言层面表达“被归算的义”。但是,如果归算称义一事仍需进一步公开讨论——更不必提炼狱、赦免,及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善德的需要等,则无论该文件声称如何,改教教义关于称义的教义在其中则根本未得到肯定。因此,该文件极危险地含糊不清。

 

义之被注入抑或被归算的历史争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议题,因为它在有关称义的不可调和的观点间做出断定。前者因着(无论以何种方式获得的)内在固有的义而称义,后者唯独因着基督之义的被归算而称义,二者之间有着不容许妥协的区别。虽然《救恩的礼物》强烈地暗示这不是一个引发“不必要的分裂争端”的问题,但我们对此不认同,而是视之为福音的核心,如若舍此,福音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福音。

 

众签署方一直保持谨慎,宣布他们并非代表各自的社群发言,而只是表达来自各自社群的声音,并向各自社群讲话。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亦是在谈论他们各自的社群。我们不希望在这些社群中,有任何人被误导,以至于认为在《救恩的礼物》中所肯定的就是“唯独因信”的历史教义。

 

含糊不清的问题

 

在《合一》发布后的讨论中,参与该文件起草的一位人士反复提及,此声明虽表示各方同意文件内容,但对其言词意义则有不同的理解。当此种情况发生时,我们认为此“同意”并非是真正的同意,且如此关于合一的声明,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误导人的;在最坏的情况下,就是欺诈了。

 

在过去,曾有多次通过含糊不清的信仰告白带来和谐共处的尝试,其中最著名一次是1541年的雷根斯堡议会(Diet of Ratisbon)。当时,罗马天主教从原来宣称“唯独因信”是“异说”,转而主张它向来是教会的立场。尽管如此,因为“归算”与“注入”两种称义论是针锋相对的,雷根斯堡的“同意”很快就不合而散。

 

在雷根斯堡议会,罗马天主教与新教两者教义之间的分歧似已和谐消释至仅此一点。甚至就此一点而言,双方也有若干共同的观点。看来当时双方之间似乎没有激烈或不可调和的区别。然而,当双方后来解释各自遣词造句的含义时,事实便逐渐昭然若揭。显然他们当时坚持主张两种截然相反且不可调和的称义方法:一种是内在固有的义,另一种是外在被归算的义;一种是藉着信徒个人的顺服,另一种是藉着基督替代性的顺服;一种是靠着圣灵在我们里面继续的作工,另一种是靠着基督已为我们完成的工作。

 

雷根斯堡是一个实例,展示出罗马天主教和新教信徒双方关于称义教义之间不可能存在诚实的妥协。因此,任何在相互让步的基础上做出的协议,只能通过使用含混表达的方式实现,至多是达成一个毫无意义的暂时休战协议。只要议题再次被提起和认真讨论,任何一方都可能会立即打破妥协。

 

雷根斯堡的真正遗产不是合一,而是天特会议(1545-1563)的绝罚。此会议的第六场正式讨论花了七个月时间,专门用以审议关于称义的教义,而最终发表了对新教教导的绝罚。可悲的是,正如新近《天主教要理问答》所证明的那样,《天特会议教条与教令》仍构成罗马天主教关于称义之教义最明确的表达。最近,一些罗马天主教神学家为了远离“天特”而付出的努力,及其与主内其他教派代表们进行对话所做出的努力,并未改变罗马天主教的官方教导。

 

讽刺的是,《合一》虽表达了对当今之真理相对化的担忧,却同时(在《救恩的礼物》中)将所有真理中最重要一条相对化,即将福音本身相对化。在签署这两份文件的罗马天主教徒中,至少有一部分已宣誓他们将继续致力于天特会议的教导。当然,若他们真的是罗马天主教徒,他们也必当如此行。

 

唯独信心

 

《救恩的礼物》宣称:“信心,不仅仅是智性上的认同,而是人整体的一项行为,涉及思想、意志及情感,涌现在一个已改变的生命中。”我们同意,信心不仅仅是认知上的认同,得救之信是包括全人的,并在一个已改变的生命中涌现。但这一信仰告白无法解决有关得救之信心的实际争议。改教家们相信的,是我们唯独因信称义,因为唯独基督之义被归算给我们,唯独靠着信心领受并倚赖他的义,并以之作为我们被上帝接纳的唯一立足根基。真信心确保的称义是即刻生效的。虽然信心是藉着爱而作工,产生义的果实,但称义的果效仅仅只归因于拥抱基督。

 

依据圣经,救赎之信心不仅是称义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罗马教会宣称,如果某人犯了一项“不可赦免的死罪”(mortal sin),此人即使未称义,也可拥有如此信心。这种罪之所以被认为是致命的,是因为它杀灭了称义的恩典,即使信心保持无损。因此,罗马教会教导说,一个人可以拥有信心而不被称义,而如此教导是对“唯独因信”清楚和固执的否认。

 

传福音的呼召

 

我们还因《救恩的礼物》宣讲的“传福音”方式而感到困惑和苦恼。该文件说:“我们承诺各自都致力于向每一个人传福音。我们必须与所有人分享神救恩真理的丰盛,包括与我们几个社群的成员分享。福音派必须向天主教徒传福音,天主教徒也必须向福音派传福音。”表面上,这听起来像是一份福音派应该认可的声明,但实际则非常含混,在无形中损害福音事工在罗马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和其他地方的开展。

 

此处“传福音”并不意味着以一种期待听者归信的目的传讲好消息,因为向罗马天主教徒传福音意味着向那些已处在教会内的人宣讲福音,而这些人其实已经身处得救的过程中了(按罗马天主教神学,除此之外不再有任何其他可能)。

 

改教运动的真正继承人坚持认为,传福音意味着将基督全备的赎罪之工传讲给所有迷失之人,无论是在教会内,还是教会外。如此,他们才有可能悔改他们的罪,并唯独信靠基督为他们的救赎,从而不至于在神的审判中灭亡。

 

福音派和福音派的合一

 

可悲的是,《合一》及如今《救恩的礼物》相继发表,在“认信福音派”诸群体内部引发一个严重争议,将福音派与福音派分裂开来。就其所致结果的程度而言,它已大大地扰乱了福音派曾一度享有的合一,也揭露出我们本以为所拥有的合一其实并不如我们所相信的那么深刻。

 

我们中许多人已委身事工多年,且曾持守过一种福音派内部合作的政策,无论其宗派和团体如何相异。我们致力于福音派合一的事业。我们相信,历史上福音派运动及福音广传的巨大优势之一至今仍是其撇弃非本质差异的能力。如此,我们是为着一项共同的大使命而努力同工。但这合一的心与灵至今仍是,且今后也必须保持是,我们对基督和他福音的坚定不移的委身。我们相信,确实是这福音才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4]。离开了福音的合一则不是合乎圣经的合一。在现今愁苦患难的时代,我们对福音的态度一点也不能妥协。

 

我们不仅欢庆我们所分享的共同福音,还重视与同领一餐的圣徒交通,特别是那些在诸世代里为福音的缘故而忍受了迫害、缺乏和穷困的人们,那些为福音的缘故和为捍卫福音而献出生命的人们。在当今时代,我们也需要同样的承诺与委身。

 

我们相信,与罗马天主教徒和其他群体进行对话是有价值的。但我们提出抗议,只要与称义相关的关键议题尚未得到解决,比如归算,又如《救恩的礼物》中所提“……关乎所有基督教教义的称义之规范地位,……以及之于功德、奖赏、炼狱和赦免的多样理解;得救生命中的圣徒协助与圣母敬礼;以及那些未被传福音之人得救的可能性”,我们就反对福音派与罗马天主教徒共享一信及共奔同一使命的宣告。我们关切的是耶稣的群羊,使他们不至于被含混的福音观所迷惑或误导。我们关切的是福音派的宣教事业,要将这福音带向万邦。

 

我们关切的是传福音的工作。我们相信,若没有了福音,就没有真正的“传福音”。我们同意改教家们的观点,即“唯独因信称义”是使教会坚立或跌倒的教义,也是使我们坚立或跌倒的教义。

 

我们共同坚定不移地持守这些真理,并呼吁所有真正的福音派教会与我们共同坚立!

 

[1] 本文主要内容原载于http://cn.9marks.org/article/membership-necessity-for-covenant-community/,承蒙九标志授权,并经作者进一步深化与扩充,在本刊发表,特此致谢。——编者注

[2] “福音派与天主教合一”的第一份文件全名是《福音派与天主教合一:基督徒第三千禧年的使命》(Evangelicals and Catholics Together: The Christian Mission in the Third Millennium)。——译者注

[3] 原文所有拉丁文表达之sola fide统一译为“唯独因信”,强调fide(因着信、藉着信)的工具离格含义(等同于英文表达之by/through faith alone),与原文英文表达之faith alone有区别(等同于拉丁文表达之sola fides),后者统一译为“唯独信心”。——译者注

[4] 此处原文引用罗马书1:16部分经文,并无“一切相信的人”等字。译文按经文及现代汉语习惯补充了宾语。——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