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hurchChina (page 4)

ChurchChina

用爱心说诚实话——改革宗传福音之道[注1]

文/ 金·瑞德贝格  译/文睿   校/煦     (一) 何为传福音?   对许多人来说,基督徒生活的实质就是“向别人传讲耶稣”,但是在太多的例子中,传福音变成了向别人传讲自己,述说基督教是如何冲击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要为传福音下定义时,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我们发现人们经常混淆了自己的见证、个人经历和圣经对耶稣基督的见证之间的关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尝试使别人相信的时候,会如此容易就去谈论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叙述福音的事实。太多人以为传福音的实质就是个人见证,而非圣经的见证。   按照维尔•麦兹格(Will Metzger)那本很有帮助的书《说出真相》(Tell the Truth)的说法,圣经对基督作的“见证”(witness)和我们自己信仰 …

阅读更多 »

愿万国得知你的救恩!——从“光与盐”丛书看文字事工对教会建造的益处

文/老漫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光与盐”丛书带有浓重的宣教色彩,所推出的六本书中有五本是宣教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前两本,尤其是《穿越荣耀之门》,读了又读。   就在此时此刻,大约有5万名美国宣教士,1.5万名韩国宣教士在世界各地领人归主,而中国派出的宣教士寥寥无几。国内教会对社区传福音和短宣很熟悉,但是对跨文化、跨语言、跨民族的宣教(如去穆斯林国家)比较陌生,并且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光与盐”丛书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些对宣教朦朦胧胧、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   首先,当我们谈到海外宣教的时候,弟兄姊妹们马上的问题是:“在国内,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人没有信主,我们为什么要劳民伤财,跑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呢?”《穿越荣耀之门》一书 …

阅读更多 »

影响人“心”的力量

文/迈克·艾姆雷特   译/高晶   校/小卫星   引言   有多少次你会听见被的人这么对你说:   “我会发脾气是因为他瞧不起人!” “难道太太对我不尊重的时候,神还真的会要我用牺牲的爱去爱她?” “当丈夫伤害我、忽略我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尊重他。” “我会精神抑郁,是因为脑子里某种化学物质的分泌不平衡。” “长期忍受着慢性疼痛的煎熬,我都已经绝望了。” “你根本就不能想象我作为一个CEO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又有多少时候,你自己也是在这么说、这么想的?这一类陈述里的每句话都在试图表达:是某个具体的环境因素影响了当事人对该事件的回应方式。事实上,被辅导者的“心”会受到各种影响力的试探验篇文章的主旨就是要描述人的心灵,让他们或者以合神心意的方式 …

阅读更多 »

中国教会需要路加

文/亦文     没有路加的中国教会   如果问“中国教会是否需要路加”,也许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需要、需要 —— 但为什么不是保罗呢?”或是:“我们中间若真的出了个路加,又能指望他做什么呢?”   在讨论路加在教会中的职分之前,请允许笔者先分享几个真实的故事:   笔者看的第一部赴华宣教士传记:《戴德生与马利亚》是从英文原著翻译成中文的,虽然事情发生在中国,但却有股翻译小说的味道——西方人为在东方的西方宣教士作传,也算是勉为其难吧。   风闻梁发是中国第一位传道人,而直到几年前,笔者才找到唯一一部《梁发传》,竟然出自一位新西兰赴华宣教士麦沾恩(G. H. McNeur)之手!梁发那个时代,中国基督徒凤毛麟角,所以只能还是西方人来立传了——我 …

阅读更多 »

多元主义和基要主义[1]的张力场中的基督新教信仰

文/马丁·郝内克尔    译/蔡述宁     多元主义和基要主义是近现代社会和社会意识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它们是指基督徒(以及其他宗教信仰者)面对社会的变革、启蒙运动和对个体自由(特别是宗教自由)的重视、社会的世俗化和世俗政权的兴起而有的不同反应方式。这样,关于多元主义和基要主义的讨论虽然首先是属于基础神学和宗教学领域的,但人们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它。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宗教社会学和世界观的议题。但它也会影响人们如何认识伦理任务以及对伦理判断的理解。     一、多元主义和基要主义的张力场   “多元主义”和“基要主义”所描述的首先是一个张力场的两极。多元主义和基要主义“之间”这一定位表明了我们的思考方向。而“新教”信仰这一概念则是 …

阅读更多 »

附录:现代和后现代张力场中的“不信派”神学——《多元主义和基要主义张力场中的基督新教信仰》述评

文/何当     一、引言   蔡述宁弟兄翻译马丁•郝内克尔的《多元主义和基要主义张力场中的基督新教信仰》(以下称“作者”和“该文”),是为抛砖引玉,“促进教会内部展开深入的神学反思和讨论,避免贴标签、分派别的简单而肤浅的作法。”我们很高兴借《教会》这个平台实现蔡弟兄的美意。唯编辑们读过文稿之后,感觉需要有一些说明和批评性的回应,在该文和读者之间搭建一个桥梁,才合适发表。   郝内克尔先生已年逾七十,他开始教授神学的时候,我尚未出生,时间又紧,故这个述评只能看作一个鲁莽的尝试。不管如何,至少我们对蔡弟兄的期待做了一个回应。当然,我还是贴了一个标签。概念是命题所必需的。   我想要说明,因为受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该文作者放弃了整全和明 …

阅读更多 »

神退民进的盛宴:一个关于存在与意义的历史素描——读薛华《前车可鉴》笔记

文/老漫     经济学家朗咸平写过一篇《国退民进的盛宴》,讲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如何被贱卖,肥了个人。最近我读了美国思想家薛华(Francis A. Schaeffer)的经典护教之作《前车可鉴》,作者以先知般焦灼之心,向深陷人本主义泥沼的西方社会大声疾呼,并对反基督教的思想潮流作了有力的回击。该书使我更加厘清了整个西方及人类主流思想变迁过程中,人本主义精神如何一步一步把上帝挤出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我有感动写下一些笔记的时候,“神退民进的盛宴”就成了最好的标题。   存在(existence)与意义(essence)的关系,是宗教、哲学和文化探讨的核心,也是每一个世代、每一个人不能回避的题目。这类哲学命题不只是神学家和哲学家们的问题,也关系到每 …

阅读更多 »

超然信仰的社会实效性——王明道社会观念的再诠释

文/ 梁寿华   历史上基督教的表现是极具批判性的,这在王明道信仰中也可以充分看到。王明道思想的进取性出自他保守的圣经信仰。……福音的社会实效性只是福音的“非存心果效”,这种果效是要保持福音信仰的超社会性才能达致的,所以真正的福音信仰决不能像社会福音派那样实用主义地或功利主义地改造,若是这样的话,福音内容就被社会决定,对王明道来说,这种“福音”就不能使人重生进天国,同时也失去非存心的社会果效。   前言   王明道在现代中国教会中是一位最受注意和尊崇的人物,被视为至死忠心基督徒的典型榜样,其社会观念也备受争议。教会中不同的神学或信仰派别对他的生平和思想曾做出不同的评价及诠释,但是大致上却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就是王明道对现实社会采取一种疏离消极的态度,1 以致王明道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