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09年07月号(总第18期) 《教会》杂志的工作与期待

《教会》杂志的工作与期待

文/本刊编辑部

 

现在是什么样的时刻?当前中国教会最重要的现象与趋势是什么?《教会》的观察是:以2005 年7 月7 日蔡卓华“非法经营罪”一案开庭为起点, 以2008 年6 月12 日成都“筑山上之城”论坛召开以及12 月8 日《旧金山共识》发表为重要标志,中国教会在神学理念和教会实践上已经开始了一个根本性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

 

下面十年将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城市教会已经崛起,正试图重新融入中国社会和全球基督教;教会传统受到根本挑战,面临失范与重构;西方和后现代文化正在整体性地影响和塑造新一代中国基督徒。这是一场中国教会的“改革开放”。

 

在神的眼中, 我们所是(being)的远远胜于我们所做(doing)的,我们对基督的忠心和对神话语的顺服,远远胜过我们为神所做的事情是否足够成功、美好甚至壮观。这正是《教会》杂志的异象:在一个观念不断更新,人人自以为是,教会越来越被各种新奇、有趣的想法和做法吸引的时代,不断吹响那古旧福音的号角,单单见证和夸口那位钉十字架的主耶稣基督。如保罗所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开始强调文化使命;即使不考虑这一点,基督徒人数的持续增长,也必然引发教会的社会性生存问题。教会与主流社会相遇,作盐作光,见证基督,首先,至少是同时要解决的问题,是众教会间彼此社会性关系的建造。正如一个传统作坊型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博弈,要首先解决自身经营、管理模式的正规化与国际化一样,中国教会要寻求和建立外部的社会性分身地位,就要关注教会内部的社会性成长,即教会内公共生活领域的建造。后者的体现之一,就是教会公共媒体与专业机构的出现与成熟。

 

这一进程显然刚刚开始,教会生活根基与资源储备都极为缺乏。反映到《教会》杂志事工的现实中,就是原创稿件、教会信息、人力资源和金钱奉献方面的缺乏。作为一个教会际公共交流的平台,《教会》也许是一个早产儿,但更好的表述可能是:这是《教会》所愿意持守的前瞻性。

 

除了“分辨与持守核心真理”以及“探讨教会的社会性成长道路”这两个重要议题之外,《教会》也关注具体教牧问题,从讲道技巧到小组事工,从主日学到婚姻辅导,从宣教到传福音策略。正如刊名所体现的,《教会》期待在教会内部牧养与建造、教会间关系建造以及教会与社会关系的建造这三个议题上发出信仰的声音。

 

《教会》期待成为一个优秀的教会舆论平台,促进各地区不同类型和背景教会的彼此交流,在整个中国教会和社会中,建立起正统信仰的“核心信息源”;一个有深度的神学与教牧反思平台,为当下的教会行动提供参考,为造就新一代教会和教会机构的牧者、同工供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三年来,《教会》杂志正是这样努力的,她还将继续如此努力,并期待众教会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